2007年9月30日

R595.死神的精確度


R595.
死神的精確度(Shinigami No Seido)。伊坂幸太郎(ISAKA Kotaro)/葉帆。獨步文化。2006。365頁。07/09/30-07/09/30。

一下子就看完,是不是對作者才能的褻瀆?


當我在一個下午不到三個小時之內闔上這本書時,心中興起的念頭就是這樣。其實不然,看書速度之所以神速,是因為流暢的文筆像滑水道一般,既然開始縱身那股脈脈水流,就一路暢快划到底吧!


這本書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感覺。


整本書是由化名「千葉」的死神到人間來執行任務,所構成的六個故事。


「死神的精確度」。負責客人投訴工作,對生命毫無留念的女主角,卻有一副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好聲音,在可能成為成功的歌者之前,死神給了她一個「放行」的機會。


「死神與藤田」。藤田是個主張濟弱扶傾的黑道人物,在死期的前一天,死神決定要讓他完成最後的伸張正義。


「暴風雪中的死神」。宛如密室殺人的場景,五個看似不相干的人物被困在大風雪中的別墅裡,三天之內三個人被謀殺,死神千葉這回成了破案的偵探。


「戀愛與死神」。七天的調查過程,讓死神千葉成了一樁愛情的促成者和旁觀者。長得俊到路人都要回頭的男主角,終於如願用醜到不行的眼鏡遮蓋,而和心儀的對象「想著同樣的事,或不約而同說出相同的話」,成就了他心中無比的幸福---即使他還是在死神的認可下成了凶殺案的犧牲者。


「旅途中的死神」。死神千葉載著一個剛殺了兩個人的年輕人照指示往北方開去,年輕人五歲時曾被綁架過,總以為是自己哪裡不對了才會有這樣的遭遇,長大後用凶暴來掩飾內心的創傷,一路行去,他所執著的最後殺人計畫,其實反而成為贖罪之旅。


「死神VS.老婆婆」。在可以看到美麗海景的理髮院工作的老婆婆,是唯一認出死神的人。在完成老婆婆所負託的奇怪任務期間,死神發現了第一個故事中的那位被放行的平凡女子,真的成了曾經造成轟動的歌手,而老婆婆就是那個讓死神見證到愛情的女子。


書中的死神對人類的死亡並沒有哀傷、惋惜之感,他只是從個旁觀者的立場來觀察人類的行為。死神討厭塞車,只要有空就會去CD店站著試聽音樂。每篇的死神即使變形,但本質還是那個模樣,冷眼卻不冷酷。作者在每個死亡的故事當中,其實歌頌的卻是溫情,不管是黑道的正義還是暴戾小子的回憶,或是老婆婆無懼死亡的態度,都可以探到人和人之間種種耀眼甚至到熾熱的感情。


至今看過作者的三部半(半是因為那是日本作家的合輯)的作品,每個故事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蹊徑,即便路途都是那樣切片般的風景,但輕鬆地轉啊轉的,就會走到了意想不到的終點處,站在那裡,除了瞠目結舌外,就只能拍掌驚呼啦!


R594.深夜的五分前 side-B


R594.
深夜的五分前 side--B(Mayonaka No Gofunmae—side B. Five Minutes to Tomorrow—side B。本多孝好(Takayoshi HONDA)/常純敏。大田。2006。173頁。07/09/30-07/09/30。

故事的一開始,就設定在霞死後的一年半。霞和新婚的雙胞胎妹妹紫去了一趟西班牙,發生了火車意外。才開始願意相信愛情的「我」失去了霞,而紫的丈夫卻覺得死裡逃生的妻子其實並不是原來的妻子,而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姊姊霞。


故事便是周旋在「愛的是誰?」「愛的當時是自己嗎?」「現在愛的還是當初那個人嗎?」等等陷入愛河,卻又時時想要把頭抬出愛河換換空氣的人會問的問題。


巧妙的交織兩個以交換彼此身份、情報、心情的同卵雙胞胎姐妹的情感世界,藉而提出審視自我的問題。「我」最後回到初戀情人的墓前,第一次正式面對失去情人的痛苦,重新確定即使愛人不在,但曾經相愛的事實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過去不是被拋棄或遺忘,而是要成為現在或未來的墊腳石,可以再愛啊!只要能夠用一天入睡前的五分鐘,思念曾經愛過的戀人啊!


R593.深夜的五分前 side-A


R593.
深夜的五分前 side—A(Mayonaka No Gofunmae—side A. Five Minutes to Tomorrow—side A)。本多孝好(Takayoshi HONDA)/常純敏。大田。2006。194頁。07/09/29-07/09/30。

二十歲的時候,十九歲的戀人因為車禍喪生。六年後,「我」在一家不算大規模但也不是小企業的廣告公司工作,一邊捲入公司的派系鬥爭外,一邊不停的和幾位交往的女子平和的分手。在游泳池裡偶然認識了有個和自己相同基因的雙胞胎妹妹「紫」的「日比野霞」,紫和相識三年的男朋友「尾崎」即將結婚。為了掩蓋自己也愛上尾崎的事實,「霞」利用了「我」,以情侶的姿態出現在即將成婚的夫妻之前。


這本「上集」的故事,就停在霞和其實一直都沒有脫離六年前創傷的「我」,重新找回「相愛」的信心上。


故事裡,作者藉著「我」和尾崎的對話,以雙胞胎姐妹為例,問到愛情當中,「為什麼是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我」的根結便是對愛情的渴望和不信任,沒有命中注定,也沒有恆久不變,所以只要能夠一直用溫柔包裝,不在乎的冷酷是很難被發現的。


但從為愛上自己將來妹夫而煎熬的「霞」身上,「我」質疑的愛情有了新的面貌,於是「我」願意重新來過,誠意地再試一次。


但這就是最終的愛情故事嗎?未完的部份,就留到下side B了。


R592.MISSING


R592. MISSING
。本多孝好(Takayoshi HONDA)/王蘊潔。大田。2006。245頁。07/09/27-07/09/28。

五個短篇故事,都有死亡,和也許可以稱作是「愛」的課題,雖然總是在最後的結局中,讓你看到一點ㄦ不是那麼純粹溫馨的人心。


「沉睡之海」。和女學生談起其實也不是那麼認真的戀愛,在外力阻擋之際,和邀約自己出去的女學生駕車夜遊,女學生車禍,自責的男子跳海自殺不成,卻在造成父母車禍雙亡的小男孩亡靈的引導下,看清了車禍和人心的真相。


「祈燈」。因為妹妹在眼前車禍喪生,生還的姊姊從此以妹妹的身分生活下來----這是「我」的妹妹上大學後所交到的一個奇怪的朋友,外號「幽靈妹」的故事。「我」在探究幽靈妹的隱情當中,也回頭看到妹妹曾經經歷的創傷和努力復元的希望。


「蟬證」。受到住在養老院祖母所託,「我」幫忙找出讓同院相川老人最近期怪行為的原因。其實都是老人對人世間剩餘的一點點留戀,不願意就此孤伶伶撒手的緣故。


「琉璃」。小男生和不想虛度一生而過著隨性生活的堂姊「Ruko」的故事。25歲選擇自殺的女子,一直留在長大的小男生的心中,成了他講給另個小男生聽的故事的範本。


「他的棲身處」。事業有成的名嘴教授,約了高中時並不是太熟悉的同學「我」相見,講述深藏在心底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另一個以絕對邪惡的存在。


像是用極銳利的生魚片刀般,輕輕劃過一些狀似「正常」的外在,稍微翻轉一下,就看到人性當中可以純良或者邪惡的部份。最後一個故事寫的最有意思,是「道貌岸然」這個成語最佳的詮釋。


2007年9月25日

R591.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R591.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Yagate Kanashiki Gaikokugo)。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賴明珠。時報。2006。221頁。07/09/24-07/09/25。

一直覺得,比較「看得懂」村上春樹的散文。

可能是因為腦筋不夠好,再加上想像力不夠猛烈,關於村上的小說,說得上喜歡的,只有「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和「挪威的森林」兩本而已。如果要問我為什麼會喜歡?現在連故事的細節完全記不起來的我,馬上就心虛起來。喜歡的層級那麼低,低到完全沒辦法和人討論的地步,所以那些探討村上現象的書,一本都不敢去看。

但是散文就不會了。


村上的散文當然還是很個人,但是他的「個人」是那種可以引發所有,至少是我,的很個人的經驗的酵素,幾乎到了想要把書放下來,馬上也坐到電腦前面(對不起,現在不是拿起筆來寫東西的時代了!),抹掉堆在記憶倉庫裡蒙上幾吋厚灰塵的過往經驗,像警示燈一般滴答滴答閃閃發亮的經驗,登時全通上電,讓它在電腦螢幕前用文字的形式大放光明。

只是村上接下去的文字還是吸引人,想著,「等一下再去寫」,然後讀著讀著,屬於自己的任何一個字終究還是沒寫出來。


在這本書中,作者寫了美國的反日情結,日本汽車,他最喜歡的慢跑,還有我幾乎都看不懂的爵士樂;比較了美國東岸和西岸的大學氣氛的不同,觀察美東知識份子的習性;另外不時比較了美國和日本對相同一件事的反應,例如女性主義,慢跑主辦單位等等。


最喜歡看的部份是作者「很」個人的經歷或瑣事,像是他想情不自禁要保持的「男孩子」樣子──(1)穿運動鞋(2)每個月去理髮院(不是美容院)一次(3)不一一找藉口辯解(p.141),於是寫了一篇他在美國剪頭髮的經驗【穿上運動鞋去理髮】;寫他偶而決定變成作家的經歷,是在二十九歲到神宮棒球場喝著啤酒突然想到的【遠離高麗菜捲】。


最有意思的當然就是跟書明相同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作者寫他學習外語的幾次經驗,一直到最近(寫文章時),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進步。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分配給學習語言的時間變得捨不得了」(p.132)。


哈哈!我終於找到可以原諒自己學了五年日文而開不了口、游泳只會自由式、拿手菜等同於不會餓到的廚藝……的理由了。


另外,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傳授自己用外語對外國人傳達自己心情的秘訣,這樣的原則也等同「文章的寫法」──


1)首先要正確掌握自己想說什麼。其次把這重點,盡早找機會先用簡短的語言明確地表達出來。
2)用自己也能確實理解的簡單語言說出來。不需要困難的、高明的語言,不需要故弄玄虛矯揉造作。
3重要的部份盡量用解釋(paraphrase,換句話說)慢慢說。可能的話並加入簡單的比喻。(p.136


非常認同作者所說長期住在國外的感受,「就像是從社會上消失的預備=疑似體驗似的。」(p.215)。自己不在家的時候,世界還是照樣運轉,自身的存在其實是一種自以為是的重要。在每次出國旅遊回來飛機降落台灣時,這種感受格外強烈。


至於為何有這個特別的書名?關於這件事,作者有很生動的描述。


「…自從決定要當書名之後,偶而念頭興起,這語言就會浮上我的腦海。…就會毫無來由地忽然像漫畫的對白似的砰一下浮上我的腦海。不過雖然說『悲哀』,並不是因為不得不說外國語所以很難過,或者因為外國語說得不好所以很悲哀。……我真正想說的是,對自己來說並不是不用學、自然明白的自明性語言,不知道由於什麼因果關係,竟然把自己團團圍住,這種狀態本身似乎包含著某種類似悲哀的東西這件事。」(p.220


在收集成書的時候,作者在每篇文章之後都另外寫了「後記」來做補充。這本書其實是有點年紀了,一九九三年集結村上在美國兩年生活為雜誌所寫的雜文連在所出的書。距離現在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了,可是奇怪的是,村上所寫的那些異國生活體驗,卻感受不到時光的無情的折舊壓力。


書放了十四年,紙張都會變黃了耶!可這些感受怎麼還是這樣明淨亮麗呢?

真是想不通啊!




R590.後車箱輓歌


R590.
後車箱輓歌(Trunk Music)。Michael Connelly/鄭惠雯。聯經。2006。443頁。07/09/23-07/09/24。

這次的案子複雜多了。

一具放在勞斯萊斯轎車後車箱的男屍,從最早猜想的幫派的執行死刑,牽扯到警局裡派系的角力,拉斯維加斯的黑道大哥,臥底聯邦幹員,一大筆錢……最後才知道動機沒那麼複雜,最初發現屍體的,往往就是最大的嫌疑犯。

主角還是那個有點累的中年警探哈瑞‧鮑許(Harry Bosch),這回他還是一秉初衷,即便官僚作梗,他還是執著真相,不找出真正兇手,誓不罷休。只是這次他有了好伙伴,不再那麼孤軍奮戰。

有點熱但卻乾的像是抹過止汗劑的陽光從沙發旁的窗外灑入,電視上洋基隊和多倫多藍鳥隊你來我往的交手,時時關心一下穆希納的投球,時時低頭找一下鮑許現在在洛杉磯還是賭成,球賽完了,洋基贏了,經過一場火拼的納許,也把真兇找出來了。

2007年9月23日

R589.奧杜邦的祈禱


R589.
奧杜邦的祈禱(Audubon No Inori)。伊坂幸太郎(Isaka Kotaro)/張智淵。獨步文化。2006。420頁。07/09/12-07/09/23。

以眼睛健康為由辭去電腦工程師工作的伊藤,用搶劫超商的方式想要給自己個重新開始的契機,不料失手被捕,而且逮捕他的警察就是從小有恐怖暴力的邪惡同學城山。在被載回警局的路上,超速的警車發生車禍,伊藤死命要逃離恐怖城山的掌握。再醒過來時,他到了個叫「荻島」的奇怪島嶼,島上有個會說話的稻草人「優午」,已經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預言伊藤的到來,因為自古流傳的幾句話:「這裡打從一開始,就失去了重要的東西,所以每個人都徒具型態。從島外的人,將會留下這個東西」,就等著伊藤這個外來人解開並留下那樣「東西」。

島上充滿各式各樣奇特的人:老說反話的畫家「園山」;只喜歡和鳥、稻草人說話的瘸腿人「田中」;胖的只能睡在市場的「兔子」小姐;唯一可以自由來去島和外來世界的轟大叔;留著長髮美麗到不行、愛讀詩集的劊子手「櫻」;趴在地上聽「地音」的少女「若葉」……這些人所有奇怪的舉動,在稻草人優午被人謀殺後,成了破案中不可獲缺的重要線索碎片。

看到最後最後,才恍然大悟作者其實只是在做個「實驗」,可以預知未來的稻草人優午竟然無法預告的死亡,其實是「渾沌原理」最後結果,伊藤所能解開的路徑,就是還原回最初材料和環境的狀態。故事的原點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1785-1851)的美洲鳥類圖鑑,一場不想避免的死亡其實是要阻止另項更珍貴生命的死亡。

作者的博學在這本初試啼聲的作品,再次獲得證實,之前先看過他2003年出版的「重力小丑」,就對其文章看似無俚頭的跳躍、明快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本小說中,作者用「果汁機」來譬喻「明明有規則卻無法預測」的「渾沌理論」──

「如果所有材料都和之前一樣,份量也分毫不差的話,就能產生相同的結果,打出相同的果汁。……為了獲得相同的結果,必須零誤差地備妥所有材料和環境。這等於是不可能的任務…」〈p.40-41〉

作者還說了繪畫美洲鳥類圖鑑、發現旅鴿的奧杜邦的故事;伊達政宗時代駕著「San Juan Bautista」遠航到歐洲的支倉常長,死刑犯兒子謎般的身世和冒險故事;再加上虛構的1885年稻草人誕生記……以為是不相干的故事套上故事,到最後才知道作者賣弄的知識就像是印象派近看的點點顏料,得退後到一定的距離後,才看得出來整幅畫是怎樣的精采風景。

故事中鮮明個性的腳色不止一個,我最喜歡那個說完「那不是理由」就可以把做壞事的人槍斃的美男子「櫻」。若是拍成電影,要找誰來演這個角色啊!……實在是很有趣的故事,沒想到謀殺案的故事也可以這樣天馬行空。宮部美幸說過1971年出生的作者是個天才。我雖然不是大作家,但看過兩本書後,真的得承認,這樣的評語實在是……

對極了!

R588.最後的美洲狼


R588.
最後的美洲狼(The Last Coyote)。Michael Connelly/冷步梅。聯經。2006。428頁。07/09/19-07/09/21。

和上司起衝突而遭到「強制控壓休假」的警探哈瑞‧鮑許(Harry Bosch),在房子被地震震垮、情人有分手遠走他國、復職遙遙無期的空檔,想起深埋在心底的一樁懸案----三十年前一名誰都不會在意的妓女,被人發現死在暗巷的垃圾桶裡。並不是沒來由的想要追查這樁陳年舊案,其實受害人是正是他的母親。

案子的曲折並沒有多驚人,他找出佈滿灰塵的檔案和證物,發現其中有被人掩蓋的疑點,接著探訪這些步入中年、老年的關係人,牽涉到已經退隱的檢察官、現在仍當紅的競選募款能手、母親的老朋友……最後真兇轉了兩彎才出現,比他想像還要單純的理由──最好的朋友,往往也成了最可怕的敵手──,卻是影響他一生自覺未能獲得幸福的根源。


作者的功力不在於複雜的案情,而是在於人心的描述。一開始的場景便是這個意興闌珊、充滿敵意的鮑許警探,被迫和警局的心理醫生對話,通篇充滿中年失意男子對生命的疑惑和憤怒。整個破案的過程,就像鮑許所做的一個夢,夢中老出現那隻被夜光染成藍色的美洲狼,獨自冷靜的繞著無以名狀卻覺得重要的一個目標前進。


鮑許最後破了案,似乎也因此找到困擾他的那座迷宮的出口。可不可以啊,最近也在某個迷宮裡亂晃的我,什麼時候也見見那隻藍色的美洲狼?


2007年9月18日

R587.銀色名單

R587.銀色名單(The Matlock Paper)。Robert Ludlum/羅福賜。皇冠。1989。336頁。07/09/16-07/09/18。


要不是作者的書被拍成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三集,這本可以即使不是阿公也是阿叔級的書,也不會跑到我的預約書單上的。


故事出奇簡單,美國政府單位秘密發現校園裡有個極強大的惡勢力,於是吸收大學英 國文學 博士教授James Barbour MatlockII,希望他協助剷除萬惡組織。這名大學教授有很好的投身動機,出身富豪之家的他,唯一的弟弟卻死在注射毒品過量。


接著便是辨別忠奸、暴力、血腥……最後當然揪出幕後大頭目。


心得是:沒有一個作者可以寫出部部都精采的小說。只是沒料到,曾經讓我愛不釋手的「龍爭虎鬥」、「死亡拼圖」的作者,居然有這樣一個讓我看著看著,就在颱風吹著玻璃窗戶的下午,睡死在客廳沙發上的故事來。


連書砰地掉到地板上都不知道的。


R586.愛的理由


R586.
愛的理由(Haha No Iiwake)。黑木瞳/黃碧君。商周。2006303頁。07/09/05-07/09/17

作者是最有氣質的美麗女星,黑木瞳。出過兩本詩集、兩本文集的才女,這回是以女兒為對象,在雜誌上寫連載散文。

與其說是濃濃的母親角色,但通篇充滿的「女人氣息」更加吸引我。作者寫她即使結婚也不能放棄工作的原則;寫她在母親和女明星之間的悠游;寫她的愛看書、愛寫詩的興趣;從不愛做菜到發現做菜的樂趣;喝酒、旅行、開車經驗、她的父親、母親、祖母、幕後的小窺探……,看到的是個悠然的女人,身兼數職生命卻越來越寬廣,回頭那樣的嫣然一笑,轉身還是可以輕盈走下去………

不是只有美麗而已。

「天真無邪可能是無可言喻的美,但天真到不明白人心的傷痛處,也是幾近無知的」(p.49

「被愛的女人很可愛,但愛人的女人卻很酷。」(p.105

「沒有什麼比不會有回音的信更令人感到寂寥了。」(p.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