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0日

R670.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R670.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Tokyo Tower…Hogan Do Bogu Do Dokidoki Odon﹞。Lily Franky/曹女亘。時報。2007。345頁。08/01/29-08/02/01。

看過與原著同名的電影後快一個月,從圖書館預約的書才到手上。因為已經知道了劇情結構,追求「後來…後來呢?」的新鮮度當然不是重點,反而是從字裡行間彷彿看到相類似的經驗,才是閱讀最大的喜悅來源。


如果這是「小說」,依照巨細靡遺且坦白交代的程度,絕對應該歸類在日本文學當中特有的「私小說」的範疇裏。作者從三歲起的記憶開始寫起,一生我行我素的父親首先登場,然後母親,祖母、外婆……等親族,除了自己的成長過程,還記錄了他所能探知的父母親的過往等等。主軸圍繞在母親和自己,窮困逆境的常態中,見得到濃濃的深情。


書裡面有電影無法表達的想法,像對「貧窮」的思考─

「貧窮也是因為有比較才會更明顯。…在東京如果除了『必需品』外什麼都沒有,就是貧窮的人。在東京必須擁有『超出所需』的東西,才算進階到一般人,擁有『大量超出所需』的財富才能算是富有。」(p.35
「口袋裡有一百塊不是貧窮,分期付款買的LV錢包裡只有一千塊才貧窮得可悲。……『貧窮』雖然不是什麼美麗的東西,也絕不是醜陋的。可是,東京的『一無是處的貧窮』,超越了醜陋,已經算是『骯髒』了。」(p.36


對「理所當然的東西幻滅」了的想法─

「孩童時代都會幻想自己的未來。即使當不成歌星或太空人,也認為自己有朝一日當然會成為誰的老媽或老爸。可是,認為當然會發生的那個『當然』,居然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個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會發生的『當然』,連不需要的人都會得到的『當然』,居然無法在自己身上實現。…世界上日常反覆發生的平凡現象,對自己來說居然是個『奇蹟』。…連英當實現的事情都變得不再那麼理所當然,就是面對平凡也受挫的時候。」(pp.51-52


貧困時的體認─

「比起往上看,人在向下瞧的時候,注意力會更為集中。」(p.164


長期孤獨的心得─

「孤獨,可以舒緩麻醉一個人的感傷;莫名的不安,是談論夢想時最必要的一道菜。一人被孤獨折磨、帶著不安的心情活著的時候,其實是最無所懼的時候,是心靈最強韌的時候。」(p.194


有關東京─

「幾乎所有住在東京的人,以前都是在缺乏色彩的大自然中成長的,因為看膩了那些色調,所以被五光十色的城市所吸引。可是,就在拼命奔跑在幾千種顏色變換的街角時,那個原本應該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竟然開始映照出灰色。灰色加紅色、灰色加橘色、灰色加天空色,所有的顏色都混了灰色,眼睛看到的色彩純度都混濁了。…找不到任何一個地方的顏色跟剛擠出來的水彩一樣純。所有的風景和所有的想法,都像是在調色盤上加了油和灰色調色,變成一種無法形容的色彩。」(pp.209-210


所謂的孝順─

「不管再怎麼孝順父母,總有一日,終究還要後悔。後悔著:『啊,早知道為他們做那個就好了!』『早知道為他們做這個就好了。』」(p.247


每章開始,在敘述故事之前的一段文句最後,都會出現「在五月裡,有個人曾經如此說過:…」的引言,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突兀,後來習慣了以後也就好多了。是作者引用母親的話嗎?沒仔細推敲,拿不準。


書比電影感人,雖然電影的影像三不五時會出來引導或桎梏想像畫面,但看書還是比看電影的時候更能撩動心弦,即使不像封面那些讀者留言說的那般「流淚不止」、「哭到不行」,反而是「也許我也能寫自己的故事」的念頭,熊熊給它出現,然後熊熊給它燃燒發光……


嗯!也可以寫個「遼寧街19巷…」的故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