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R773. 赴宴者.The Banquet Bug














R773. 赴宴者.The Banquet Bug。嚴歌苓/郭強生。九歌。2007343頁。09/08/05-09/08/09


甘肅省農村的三十四歲青年董丹,因為從軍吃不飽,和妻子小梅到北京罐頭工廠工作,沒料到工廠倒閉,在應徵某飯店的警衛工作時,被誤認為是前來採訪的記者,誤打誤撞混吃了一頓,拿了幾百元的出席費。食髓知味後,膽子變大的董丹印起假名片,開始遊走各記者會,變成一隻宴會蟲。



也因為這個假記者的身分,他成為按摩小姐小十、白家村老農夫等人心目中,肩負伸張正義的唯一救星。他看到黑心建商剝削民工,卻赴將食物放在裸女身上的「秀色餐」;透過和他交好的老畫家陳洋,他看到上層階級的無邊權力。



這個長相體面,身材偉岸的西北漢子,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還有良心。「對他來講,良心的意思就是,當你用某種方法做了某些事情之後,它會讓你感覺到對自己噁心。」(p.309)。所以他沒有辦法裝作沒看到一切,繼續維持好胃口把山珍海味吃下肚去。



故事的最後,董丹成了媒體的主角,即將成為人父的心情,已經不會在乎是否有機會或需要說出實情,「你要我怎麼說,我就怎麼說」(p,345)。一個小人物,怎麼有可能撼動根深蒂固的社會現狀?所以還是隨波逐流才是生存之道吧!



作者這次的取材終於比較「近代」了。雖然還是農村青年,但是這次的舞台放到現代北京,不再是文革知青在荒漠中找尋良知的故事。雖說時代背景的重量輕了點,但嘲弄荒謬生命的基調,卻一點也沒有改變。



可不知道為什麼,一向掩卷後的澎湃感,這次卻淡到像坐在隔音窗後看退潮的浪,不但濕不到身體,也聽不到濤聲。是因為這是翻譯的作品,少了作者直接刻畫的中文筆力﹝不是說翻譯問題啦!﹞,還是太現代了,糾結的痛處太個別、太中國,不是非共同生活體能感受?



倒是作者的「後記」寫得好。她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喜歡做略感吃力的事。它煥發出精神和身體裡一種凝聚力,使你的生命力突然達到更高的強度,或說濃烈度。(p.349)。做這種跟自己過不去的事,常常可以激發出潛力來。作者這次的英文寫作就是一個例子。



這種說法真是不錯。就像一個人發現內在的膽小害羞,卻逼得自己去自助旅行。這樣就逼出了可以快樂孤獨的潛力了。

相信我,真的是這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