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747.第一人稱單數. 一人称単数. ICHININSHO TANSU. First Person Singular。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劉子倩。時報。2021。254頁。2021/11/03—2021/11/09。
七個短篇故事。除了《養樂多燕子詩集》「感覺」是作者真實體驗而屬於「散文」外,其他幾篇多半參雜不可思議的情節發展,絕對可以歸類到小說(fiction)範疇才是。
《石枕上》。年輕男子和職場上較年長的女子發生一夜情。女子在男子的要求下,居然真的把隨口提到自己的詩集寄給他。之後便各奔東西的兩人並未再有任何交集,只有那本作者印刷出版的詩集,時不時地像「把自己的腦袋,放在冬季月光照亮的清冷石枕上」,想起那些文字。
《奶油》。年輕男子依約前往欣賞演奏會,竟是場莫名其妙的騙局。捧著準備好的獻花坐在附近社區公園,遇到陌生老人對他說人生道理:
這世上,只要是有點價值的東西,沒有一個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到手的。…耗費時間和心力,完成那件困難的事情後,那會成人生的奶油。…除此之外,全都是乏味無趣的事—像有幾個圓心卻沒有圓周的圓。
《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一篇虛擬的唱片樂評,和一個和死去的爵士巨匠有關的夢。
《與披頭同行》。從看見高中少女懷抱披頭四的黑膠唱片走過的畫面說起披頭四的音樂,然後談到人生第一個女友,重點卻是一次在女友家和她哥哥單獨交談。多年後在街上偶遇,快轉分手後的生活。
…到頭來,她並未搖響我耳朵身處特別的鈴鐺。無論我怎麼豎起耳朵,直到最後都沒聽見那鈴聲。很遺憾,可我在東京認識的另一個女人,確實讓那鈴聲響起了。那並非我能夠根據道理或倫理隨心所欲去調整。那是在意識層面,或者靈魂最深處,自行發生或不發生,不是個人力量能夠改變的。
《養樂多燕子詩集》。因為太真實,最不像小說(fiction)的一篇。描繪自己如何成為養樂多燕子隊和神宮球場的長期支持者的來龍去脈。邊坐在外野,邊喝啤酒,邊寫詩。
…當外野的天然草皮映入眼簾,那鮮豔的綠海猝然出現眼前時,少年的我心跳劇烈全身顫抖。彷彿一群活潑的小人,正在我小小的肋骨中練習高空彈跳。
…十年當中,我連續看了非常龐大(就心情而言)幾乎堪稱天文數字的落敗比賽。如果換個說法,也可說我的身體逐漸習慣了「今天又輸了」這個世界的存在方式。就像潛水夫耗費時間小心翼翼讓身體逐漸習慣水壓。是的,人生之中,落敗的次數遠比獲勝多。而人生真正的智慧,比起「如何戰勝對手」,毋寧是從「如何輸得漂亮」這種地方孕育出來。
當然贏球遠比輸球好。這是理所當然。但是比賽的輸贏,不會改變時間的價值與分量。時間永遠是同樣的時間。一分鐘就是一分鐘,一小時就是一小時。我們不館怎麼說,都必須珍惜。與時間好好妥協,盡可能留下美好回憶——這比甚麼都重要。
《謝肉季》。偶爾認識的女子,外貌醜陋,卻和作者是古典音樂同好,很稀奇的,最喜歡的曲子是舒曼的《謝肉季》。藉由討論舒曼,討論到人性:
我們無論是誰,多多少少都是戴著面具生活。因為不戴面具就無法在這熾烈的世界活下去。惡靈的面具底下有天使的素顏,天使的面具底下有惡靈的素顏。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那就是我們喔。那就是《謝肉季》。而舒曼,能夠同時看到人們的多張臉孔——面具和素顏。因為他自己就是靈魂深度分裂的人。因為他就是活在面具與素顏令人窒息的夾縫中。
…永遠,是非常漫長的時光。那些只不過是我瑣碎人生中發生的一組小事。如今看來,是人生中稍微繞點路的插曲。即使沒發生那種事,我的人生想必也和此時此刻沒太大差別。然而那些記憶,在某個時刻,想筆會穿過遙遠的漫漫長路前來造訪我,並且以不可思議的強度撼動我心。猶如秋末的晚風,捲起森林的樹葉,令原野的整片芒草一齊伏倒,用力拍打家家戶戶的門扉。」
《品川猴的告白》。在群馬縣溫泉旅館遇到會講人話的老猴子,在旅館替客人搓背,喜歡喝冰啤酒、愛上人類女性,只能四處偷走她們的名字。
《第一人稱單數》。心血來潮穿上西裝去酒館看書喝酒,似乎就是因為穿著極少穿著的西裝,被陌生女子誤認為曾惡劣對待密友的男子,狠狠地辱罵一番。
因為看不太懂村上春樹的小說,因而羞於承認自己是「文青」一份子的我,每年聽到村上春樹與諾貝爾獎又擦身而過時,還是會感到很生氣。喜歡村上的散文勝過小說。讀他的散文常常會因為某些看似平凡的段落字句,突然會聽到從心底一扇被遺忘的門,咚咚咚咚地傳來越來越響亮的敲門聲,這時唯有馬上抓起紙筆把急於破門而出的感受像引導洪水般好好記下來才行。
還有,終於弄清楚小時候彈鋼琴時的《小孩的謝肉祭》的語意。原來《謝肉季》就是festival的日文翻譯,中文翻譯是「狂歡節」。大概是小時候是自己找譜來彈沒問人,每次彈這條曲子時看著曲名就心驚膽顫的。
那時應該也搞不清楚「狂歡節」的意思,或許「拜拜」、「廟會」可能意象還比較貼近淺薄的生活經驗吧!
七個短篇故事。除了《養樂多燕子詩集》「感覺」是作者真實體驗而屬於「散文」外,其他幾篇多半參雜不可思議的情節發展,絕對可以歸類到小說(fiction)範疇才是。
《石枕上》。年輕男子和職場上較年長的女子發生一夜情。女子在男子的要求下,居然真的把隨口提到自己的詩集寄給他。之後便各奔東西的兩人並未再有任何交集,只有那本作者印刷出版的詩集,時不時地像「把自己的腦袋,放在冬季月光照亮的清冷石枕上」,想起那些文字。
《奶油》。年輕男子依約前往欣賞演奏會,竟是場莫名其妙的騙局。捧著準備好的獻花坐在附近社區公園,遇到陌生老人對他說人生道理:
這世上,只要是有點價值的東西,沒有一個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到手的。…耗費時間和心力,完成那件困難的事情後,那會成人生的奶油。…除此之外,全都是乏味無趣的事—像有幾個圓心卻沒有圓周的圓。
《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一篇虛擬的唱片樂評,和一個和死去的爵士巨匠有關的夢。
《與披頭同行》。從看見高中少女懷抱披頭四的黑膠唱片走過的畫面說起披頭四的音樂,然後談到人生第一個女友,重點卻是一次在女友家和她哥哥單獨交談。多年後在街上偶遇,快轉分手後的生活。
…到頭來,她並未搖響我耳朵身處特別的鈴鐺。無論我怎麼豎起耳朵,直到最後都沒聽見那鈴聲。很遺憾,可我在東京認識的另一個女人,確實讓那鈴聲響起了。那並非我能夠根據道理或倫理隨心所欲去調整。那是在意識層面,或者靈魂最深處,自行發生或不發生,不是個人力量能夠改變的。
《養樂多燕子詩集》。因為太真實,最不像小說(fiction)的一篇。描繪自己如何成為養樂多燕子隊和神宮球場的長期支持者的來龍去脈。邊坐在外野,邊喝啤酒,邊寫詩。
…當外野的天然草皮映入眼簾,那鮮豔的綠海猝然出現眼前時,少年的我心跳劇烈全身顫抖。彷彿一群活潑的小人,正在我小小的肋骨中練習高空彈跳。
…十年當中,我連續看了非常龐大(就心情而言)幾乎堪稱天文數字的落敗比賽。如果換個說法,也可說我的身體逐漸習慣了「今天又輸了」這個世界的存在方式。就像潛水夫耗費時間小心翼翼讓身體逐漸習慣水壓。是的,人生之中,落敗的次數遠比獲勝多。而人生真正的智慧,比起「如何戰勝對手」,毋寧是從「如何輸得漂亮」這種地方孕育出來。
當然贏球遠比輸球好。這是理所當然。但是比賽的輸贏,不會改變時間的價值與分量。時間永遠是同樣的時間。一分鐘就是一分鐘,一小時就是一小時。我們不館怎麼說,都必須珍惜。與時間好好妥協,盡可能留下美好回憶——這比甚麼都重要。
《謝肉季》。偶爾認識的女子,外貌醜陋,卻和作者是古典音樂同好,很稀奇的,最喜歡的曲子是舒曼的《謝肉季》。藉由討論舒曼,討論到人性:
我們無論是誰,多多少少都是戴著面具生活。因為不戴面具就無法在這熾烈的世界活下去。惡靈的面具底下有天使的素顏,天使的面具底下有惡靈的素顏。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那就是我們喔。那就是《謝肉季》。而舒曼,能夠同時看到人們的多張臉孔——面具和素顏。因為他自己就是靈魂深度分裂的人。因為他就是活在面具與素顏令人窒息的夾縫中。
…永遠,是非常漫長的時光。那些只不過是我瑣碎人生中發生的一組小事。如今看來,是人生中稍微繞點路的插曲。即使沒發生那種事,我的人生想必也和此時此刻沒太大差別。然而那些記憶,在某個時刻,想筆會穿過遙遠的漫漫長路前來造訪我,並且以不可思議的強度撼動我心。猶如秋末的晚風,捲起森林的樹葉,令原野的整片芒草一齊伏倒,用力拍打家家戶戶的門扉。」
《品川猴的告白》。在群馬縣溫泉旅館遇到會講人話的老猴子,在旅館替客人搓背,喜歡喝冰啤酒、愛上人類女性,只能四處偷走她們的名字。
《第一人稱單數》。心血來潮穿上西裝去酒館看書喝酒,似乎就是因為穿著極少穿著的西裝,被陌生女子誤認為曾惡劣對待密友的男子,狠狠地辱罵一番。
因為看不太懂村上春樹的小說,因而羞於承認自己是「文青」一份子的我,每年聽到村上春樹與諾貝爾獎又擦身而過時,還是會感到很生氣。喜歡村上的散文勝過小說。讀他的散文常常會因為某些看似平凡的段落字句,突然會聽到從心底一扇被遺忘的門,咚咚咚咚地傳來越來越響亮的敲門聲,這時唯有馬上抓起紙筆把急於破門而出的感受像引導洪水般好好記下來才行。
還有,終於弄清楚小時候彈鋼琴時的《小孩的謝肉祭》的語意。原來《謝肉季》就是festival的日文翻譯,中文翻譯是「狂歡節」。大概是小時候是自己找譜來彈沒問人,每次彈這條曲子時看著曲名就心驚膽顫的。
那時應該也搞不清楚「狂歡節」的意思,或許「拜拜」、「廟會」可能意象還比較貼近淺薄的生活經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