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

R1960. 明日,明日,又明日.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R1960. 明日,明日,又明日.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Gabrielle Zevin/方慈安。商周。2023527頁。2024/09/06-2024/09/08
 
看到第44頁時,就決定這是本可以喜歡上的小說。
 
十一歲時,到醫院探望姐姐的宅女莎蒂,在遊戲間遇到因車禍住院的宅男山姆。兩個絕頂聰明但在交朋友的成績單上老是拿紅字的孩子,相處了九百個小時後卻因為理不清的誤會分開。再見面時場景到了東岸,念哈佛的山姆巧遇MIT的莎蒂。之後再加入完美男孩馬克斯,學院出身寫遊戲程式的莎蒂和自學而成的山姆加上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擅長且善於金融管理的馬克斯,開公司打造出一個又一個既具特色又名利雙收的遊戲。
 
對從不玩遊戲如我的人來說,這樣的小說到底好看在哪?
 
就像走進一棟現代風格的大宅邸,支撐豪宅的鋼樑鐵柱是兩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美輪美奐的裝潢是沒搞清楚過的電玩遊戲,角色們的微妙心事則是宛如變換莫測的照明設備。隨著相遇,分離,經歷並行、分岔、隱晦、坦白…,人生不像遊戲,角色死了條命,再reset重來一次;人生更不像遊戲,關機後就停格了。人生可以重來、重來、重來,即使同樣的路徑走過幾遍,還是可以期盼不同的結果。
 
作者在設定角色背景時,加入了種族,尤其是亞裔元素。例如山姆是猶太裔白人父親和純韓裔母親的產物;馬克斯則更純粹些,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韓裔美人。因為這些背景,書中也花了一些篇幅描繪山姆演員母親、撫養山姆長大的韓國移民外公、外婆;還有馬克斯事業成功的日本父親以及因語言障礙而無法融入日本社會的馬克斯母等的切片故事。可能人物都是經由美國文化浸潤、襯底,下筆時也沒有某些白人作家一廂情願的東方幻想,不論出場的份量輕重,再再增加了敘事的深度。
 
此外,由於除了臉蛋是亞裔在當主角上是個弱點外,身材好、家多金、性格佳的馬克斯是個喜歡表演的哈佛學生,於是不時出現好幾齣莎翁名劇,甚是書名亦是來自《馬克白》中的某段:
 
明日,明日,又明日。
日復一日碎步前行,
竭至歷史的最後一個音節,
我們的所有昨日為傻瓜照亮
歸向塵土的道路。熄了吧,熄了吧,區區燭火!
生命只是行走的影子,是可憐的演員,
短暫登台時的喜與悲,
過後就不再有人傾聽。這個故事
由傻瓜講述,充滿喧囂與憤怒,
沒有任何意義。
 
這是段11歲到37歲間,兩男一女共組友情、愛情的故事,得到女主角的男子提前一步登出,自始至終陪伴的男子一直無法跨過友誼的界線。一直想著美國人說的「my 山姆est friend」,是個擺在至高無上聖壇裡的偶像。任何其他稱謂的個體,例如父親/母親,男友/女友,兒子/女兒……,只要貼上這個「最要好朋友」的金色貼紙後,此人就變成宛如帶著金色尚方寶劍的自己的分身,在自我生命中占著絕對第一的分量。
 
可是在我單純/愚昧的心眼中,媽媽可以是親愛的媽媽,男朋友是親密的男友,最好的朋友就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每個關係都有其獨特性,很難用最大公約數的「山姆est friend」概括起來啊!
 
作者在敘事的角度,巧妙的替換好幾回。除了時序從第一章的21歲大學生在火車站重逢,第二章的11歲醫院的初相識…,間或穿插接受雜誌訪談,讓讀者想望之後的成功到底是怎麼回事。特別的還有描述馬克斯之死,通篇以「你」來描繪中心人物(馬克斯)正經歷的槍擊、昏迷到死亡的過程。像是介於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之間的虛擬替身,卻表現的既冷靜,又剝離。
 
文字堆砌的遊戲世界看來是那麼的有趣啊!小說看完了,確定的是,還是不會想要進入電玩的世界,但哈佛大學博物館裡的Glass Flowers (The Ware Collection of Blaschka Glass Models of Plants),有機會再去一次哈佛大學,那是一定要去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