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82. 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Germany。2006。2019/05/03。
1984年,東德東柏林國家安全局(Stasi)裡,代號HGW XX/7的隊長Gerd Wiesler被交付負責監聽著名劇作家/導演Georg Dreyman和其演員女友生活的任務。僅管Georg Dreyman享有國際盛名且是典型的共產思想發聲者,但對其女友垂涎的文化部長仍下令此一24小時監聽行動,目的是為了得到可以使Georg Dreymn入罪的證據,好逞其對美色的獸慾。
Gerd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住家陳設簡陋,到處空空蕩蕩的,但在工作上表現卻異常突出:審訊犯人時無須藉助肢體暴力便可達到擊破心理主動招供的目的。然而在監聽Georg和其女友在家的一舉一動後,漸漸羨慕並同情藝術家渴求自由的心靈,甚至在Georg書寫一篇暴露東德生活真相的文章,並秘密交由西德記者帶出,眼看著就要東窗事發時,本該揭露其叛國行為的Gerd卻在監聽報告上「編纂」不符實情的內容,小心掩蓋Georg會被殺頭的行為,甚至在Georg的女友不堪壓力供出犯罪工具(打字機)藏匿處後,
最終國家安全局並沒能掌握任何可以將Georg治罪的證據,但Gerd卻因辦事不力而賠上自己的前途,淪落在地下室裡拆閱沒完沒了的信件做思想檢查的工作。直到1989年柏林圍牆垮掉,Georg偶然遇到當年使了壞手段的文化部長,問及為何周邊的人都因被監視而獲罪,唯獨自己居然能夠全身而退?這才知道他並不是幸運到沒被監視,而是嚴加控管卻始終沒有對他不利的報告出現。
Georg馬上到往年的國家安全局申請調閱自己的檔案,相較他人幾疊書夾,屬於他的資料卻得用大推車送來。翻到最關鍵的那一段時間,發現報告與實情大相逕庭,就是這位不知名的監聽者不但撰寫虛構的報告,甚至潛入房子在搜索前拿走打字機,Georg不可能安然活到今天。Georg查出代號HGW XX/7的真實身分,卻發現Gerd已淪為挨家挨戶投遞信箱廣告單的派送員,本想趨前致謝的Georg無語地又坐回高級轎車離開。
兩年後,Gerd在工作途中經過書店,櫥窗上的大海報寫著Georg新書上市。走進書店翻開新書扉頁,赫然發現上面寫著「致HGW XX/7,銘感五內」。收銀員問,這是禮物,需要包裝嗎?
Gerd微笑地說,不,這是給我的。(No. This is for me.)
難怪這部電影得了包括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好多大獎,電影忠實呈現冷戰時共產世界下思想箝制的氛圍,不但敘事流暢,演員更是到位,即使在真實的世界裡,從沒有任何一位在Stasi裡工作的幹員曾經幫助過他監聽的對象,但透過電影,真的希望這樣良善的人性是真實存在過的。
飾演Gerd Wiesler的演員Ulrich Mühe是整部片的靈魂,彷彿沒有情緒的表情卻讓人感受到心底澎湃的熱情。很可惜他在2007年才54歲就過世了。網路上介紹,身為東德人的他,在東西德合併後才發現他的前任妻子負責監視密告他的言行,雖然同樣身為演員的離婚妻子從來沒有承認過。
飾演劇作家的演員Sebastian Koch也是讓人看過就忘不掉的一張臉。因為不久前看了《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裡面那個活在唯我獨尊世界的醫生就夠令人印象深刻,而在這部電影裡本來逢迎當權到後來挺身甘冒大不諱的轉折,表演的層次感讓人難以忘懷。
若要挑毛病/疑惑的話,可以找出兩個讓我深陷劇情時突然卡帶的念頭──一是劇作家女友個性轉變太突然:先是為了前途準備不甘願獻身,在被男友點破,還有在小酒館和Gerd假扮成影迷的一席談話後,決定不向老色鬼文化部長屈服。但當她被秘密警察找去,告知事業從此中斷後,馬上輸誠表示願意竭盡所能彌補「過失」,因而洩漏了劇作家男友「叛國」的證據所在。再來,Gerd如何從忠黨愛國的秘密警察變成寧願葬送前途也要維護劇作家的人身安全,這個過程似乎也有些突然。
不過,和推薦我看這電影的編劇好友討論時,她提出了一個後來我也覺得頗有道理的想法,那就是人性的多變。劇作家女友一開始的堅決,在面臨得付出難以想像代價時,動搖了她本以為可以堅持下去的勇氣;Gerd平淡無聊的人生,忽然在監聽劇作家和其他藝術家的生活後,漸漸興起了某種崇拜甚至羨慕的心情,進而無法摧毀,反而希望能夠維護保有這樣自由自在的靈魂。
人性永遠是可以千變萬化的著墨點,可以善、惡擺動然後付出代價選邊站。一直在監聽別人生活的人,終於也有個屬於自己的動人結局──This is for me。這電影的結尾好感人,好感人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