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980. 鄉民公審. 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Jon Ronson/戴至中。商周。2016。334頁。2024/12/21-2024/12/26。
中文書名和原書名其實有點出路,雖然文中舉例大半或者幾乎都是網路上的「鄉民公審」,然而此書重點應該是討論「公開羞辱」。
全書舉的實例十分「生動」——在推特(現在叫X)上,作者和用他名字、大頭照片發文的垃圾郵件機器人交手;窮記者發現知名暢銷作家新書說謊造假,步步求證的結果,使得這位名利雙收的作家跌下神壇、身敗名裂。也有人無心地寫了個種族歧視推文、拍了張無腦的照片、說了個性別玩笑,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風暴中心,11天內被google了122萬次、丟掉工作、一整年足不出戶。
書中不但陳述受害者遭遇和心情,也努力想要整理出鄉民狂熱出征的心態。被羞辱者事後的慘狀大同小異,但性別主導了被攻擊的差異:例如苦主是男人的話,最大的恐嚇是讓你被炒魷魚,但女人則會不停看到威脅被強暴的貼文。作者文中得到的結論,兩者得到的苦痛強度是一樣的,但仔細觀察,女性遭遇辱罵的範圍,事實上是比男性遭遇的辱罵嚴重許多的。
然而也有在公開羞辱中安然度過的人——那些擁有自認不善於自省的、堅持自己有無愧權利的、怎麼想就怎麼說的徹底誠實的…等特質的人,似乎「都可以避免將羞愧內化,羞愧也就不會擴大」。套句曾正面迎擊公開羞辱的名人Max Mosley在書中所說的:「受害者一旦拒絕感到丟臉而逕自毀約,整件事就沒搞頭了」。
如果沒有上述人格特質,被公幹的受害者餘生只能躲在暗處,沒有機會從風暴中重生嗎?不不不,其實是有解方的——專門負責操控網站搜尋結果的公司,可以將網路上的紀錄「洗淡」。只是有錢,一大筆錢,這種公司可以恢復在網路上受損的名譽。方法呢?在不同的社群上建立真人帳號,以正常、無關痛癢、甚至枯燥無味的貼文和照片,把之前毀掉人生的訊息和照片,「用正面的浪潮沖掉,沖到正常人不會看的Google頁面—搜尋結果的第二頁。…根據研究,53%的人不會點擊頭兩頁以後的搜尋結果,89%的人則不會看第一頁以後。」(P. 281)
網路上會招致公開羞辱,在法庭上,「羞辱跟呼吸一樣自然」,被害者往往因此遭受二次傷害。另一個充滿羞辱的世界是監獄。在這,暴力是一種自尊的表現,目的是為了取代羞辱。「把羞辱稱為『感覺』或許有點似是而非,因為羞辱剛開始雖然令人痛苦,但不斷羞辱卻會使感覺弱化。羞辱跟感冒一樣,在本質上就是缺乏溫暖,強到一面倒時,體驗到的羞辱就會跟感冒一樣,是種麻木和死寂的感覺。〔在但丁的《地域》(Inferno)篇〕最底層的地域不是火焰區,而是冰凍區——絕對的冰冷。」(p. 266)
關於看待網路上謾罵的最後結論,作者認為:
「也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把人看得比意識形態重,另一種人把意識形態看得比人重。我把人看得比意識形態重,但目前占上風的是意識形態份子,而且他們為固定上演的『人為大戲』創造舞台,使每個人要不是了不起的英雄,就是令人不齒的壞蛋。
當各位看到不公或含糊的羞辱冒出來時,肯定會感到不快,所以要站出來未遭到羞辱的人發生。嘈雜的反對聲音,就是民主。
社群媒體的偉大之處在於:讓沒有發言權的人,有了發言權。因此,可別讓社群媒體淪為這樣的世界——最明智的生存之道,就是沉默。」(p. 334)
在這個人人都是鍵盤警察/法官的時代,可以很快進入同溫層找到同志,但更容易自覺或不自覺地冒犯並樹立敵人。天天躲在無人知曉的某個角落,享受網路上提供數都數不清的、名正言順的窺伺機會,恣意訕笑、譏笑、狂笑而無須擔心惹禍上身。但是,千萬記住,一定要忍得住不發言、不現身,並控制好那根按like、按怒臉的指頭。
只是再次抬頭看了時鐘,發現忽忽流逝的時間……
那不可挽回的一段生命啊!
「也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把人看得比意識形態重,另一種人把意識形態看得比人重。我把人看得比意識形態重,但目前占上風的是意識形態份子,而且他們為固定上演的『人為大戲』創造舞台,使每個人要不是了不起的英雄,就是令人不齒的壞蛋。
當各位看到不公或含糊的羞辱冒出來時,肯定會感到不快,所以要站出來未遭到羞辱的人發生。嘈雜的反對聲音,就是民主。
社群媒體的偉大之處在於:讓沒有發言權的人,有了發言權。因此,可別讓社群媒體淪為這樣的世界——最明智的生存之道,就是沉默。」(p. 33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