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R1611. 因為討厭韓國. 한국이 싫어서














R1611. 因為討厭韓國. 한국이 싫어서。張康明. 장강명. CHANG Kang-Myoung/王品涵。布克文化。2017207頁。20/08/11-20/08/11

25歲的季娜從非名校的大學畢業,雖因找到工作而鬆口氣,但擠沙丁魚般地鐵長途通勤、做根本不喜歡的金融工作、下班後還要參加聽黃色笑話的部門喝酒聚餐…天天覺得生不如死,但到底喜歡什麼工作卻一點頭緒也沒有。最後的結論是,討厭韓國,所以決定移民到澳洲去。

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開始,季娜先是以學生簽證到澳洲念語文學校,接著打工、找工作,憑著積分拿到澳洲居留權。但當要決定永久公民時,為了移民而分手的前男友仍一本初衷求婚,再試過同居安穩過生活後,曾動搖移民念頭的季娜決定斬斷安逸,義無反顧重返未知的澳洲大陸。

這本小說並不是鎖定在鼓吹移民的主題上,而是描繪一種人生態度——當你對自己的人生狀況不滿意時,能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要「改變」。

藉由季娜的眼中看她的手帕交—一個老抱怨婆婆,一個老說著工作上的問題—除了喝酒外,她越聽越不耐煩,於是她想:

「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太辛苦了;想要下定決心實踐,需要太大的勇氣了……他們太珍惜眼前生活賦予的安定感和可預測性。」(P. 118)

作者並無意貶抑接受韓國現狀的人的意圖,當季娜決定離開可以給予安逸生活的前男友時,她想道:

「快樂程度和金錢不是相同的東西。快樂也能分成『資產型快樂』和『現金流型快樂』;某些快樂來自成就感,成就某件事的記憶會持續留存,漸漸讓人維持長久的快樂,即『資產型快樂』,對某些人而言,這類的快樂資產能產生極高的利息,智明(前男友)便是如此,快樂天天都從『我突破了重重難關成為記者』的記憶裡潺潺流出,因此就算是為了工作每天早出晚歸,累得精疲力竭,他的忍受程度卻遠比其他人高。

對某些人而言,則全然相反。這些人的快樂利率很低,幾乎不會從快樂資產產生利息,因次必須大量製造現金流型快樂才行,Elly(在澳洲認識的美國女人)便是如此,她堪稱是『活在當下』的最佳代表。…

…過分珍而重之自己的快樂,因此把快樂牢牢藏在某個伸手不及的地方,轉而將別人的不幸當成生活的原動力,咬牙撐過每一天。和借了一堆錢買房子,卻為身上沒有現金而急得團團轉有什麼兩樣。」(pp.184-185)

若要挑毛病的話,故事裡比較少描述在國外生活的苦處,除了稍稍提到韓國人依先來後到展現同胞互相輕蔑、殘殺、占便宜的「情誼」外,並沒有驚人的事例佐證人在異鄉,尤其是白澳政策殘毒的風險,反而不經意傳達了外國月亮圓又大的美化印象。

總體而言,這是個鼓吹實踐自己人生信念的小說,字裡行間反映時下生活、貼近社會脈動、不花俏複雜的情節,讓這本小小的書,充滿青春無敵的香氣,注入無限起而行的動力。

願意走在一眼就看到終點的大道上,還是彎進岔路迎接未知的小道?

隨眾的腳步有多沉重,拐角的念頭就有多強。

人生很短,世界很大,與其沒試過而喟嘆,不如實踐了再後悔。

改變不易,但,回頭不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