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

M322. 孿生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M322. 孿生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USA+UK20182020/07/02

令人讚嘆的奇蹟美事,深入後才知其實是樁駭人聽聞的實驗。

1980年代,同是19歲的青年BobbyEddy進入同一所社區大學就讀,不停地被彼此的朋友錯認後,這才發現長得一模一樣的他們是出生後就分散被收養的同卵雙生兄弟。

驚奇故事還未結束。幾個月後,有人發現刊登在報紙頭版的兩兄弟照片跟他的好朋友David長得一個樣,原來BobbyEddy不只是同卵雙胞胎,還是有個兄弟David的同卵三胞胎。

像是要彌補之前的拆散,形影不離的三人一起度過了成名的過程:上遍所有脫口秀節目,分別娶妻生子,之後還合開餐廳。然而越是親近,越不能一起做事業。Bobby最早離開,Eddy深受精神疾病之苦,最後舉槍自盡。

影片的重點不只是記錄三兄弟分散、重聚又分離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記者在報導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份由知名心理醫師所主持有關雙胞胎的研究內容,分屬三個不同階層家庭——醫生(上層)、老師(中產階級)、第一代開雜貨店的移民(藍領)——的三兄弟,似乎正好符合取樣的標準。此外,還有其他巧合—三對父母都是從同一個猶太人機構收養小孩,且在收養兒子之前,都從同一機構先收養了一個女孩;在男孩十歲之前,每年固定都有一對男女到家中以機構探視的理由,替小男孩做各項測驗,紀錄並拍攝照片、影片。

追查到此,單純的收養似乎疑點重重。記者多年前只得到教授的電話訪談,錄音帶裡可以聽出教授極力閃躲所有的提問。合理的懷疑始終未能得到澄清,直到拍攝紀錄片的製作單位,找到兩位曾在教授辦公室裡工作的人士:一位是不曾直接參與實驗的小秘書,但分享當年耳聞的消息;另一名則是協助實驗的助理,在參與工作的十個月裡訪談了不便透露數量的案子,三胞胎兄弟也是其中之一。老人掩不住暢所欲言祕密的喜悅,直說最困難的部份是要壓抑想對小孩透露「嗨!我上個星期才去拜訪過你的兄弟哪!」的衝動,最後還拿出了當年的紀錄本,帶點得意洋洋的意味,逐字唸著他的觀察報告。

根據這名前實驗助理的說詞,這項以大量經費灌注、耗時費工的實驗目的,是要觀察後天環境對人所造成的影響。刻意選擇機構內的雙胞胎為「樣本」,讓特定不同階層的家庭收養前,先同樣安排先收養一名女孩當姊姊,觀察後天的教養方式和先天的同卵基因,孰者對人格造成的影響較大。

當真相揭露時,身為「白老鼠」的BobbyDavid都很生氣。David更是積極爭取已被密封到2066年的實驗檔案。經歷無數的信件往返,甚至以司法對決,截至這部紀錄片完成時,David並未能拿到所有屬於自己被實驗的資料。

這部紀錄片最後發現,David並不是唯一的實驗對象,還有其他好幾組的雙胞胎因為拍攝此片而和從未知曉存在的雙胞胎兄弟姊妹相認。更有甚者,本片上映期間,有位觀眾在看完影片後,因為也是經由那個已解散的猶太兒童收養機構被收養,因而追查是否也有個孿生姊妹存在。果不其然,她也是被拆散的雙胞胎實驗組的一員。

到底有多少孿生孩子被掩蓋背景資料而與手足永遠拆散呢?到目前為止仍無法知曉。就像片末所言,也許,在城市的某個轉角,有天,你會遇到一個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除了實驗極不道德外,沒有公布的實驗目的、成果,到底要如何解讀?

先天基因固然重要,它會驅使你偏向某項選擇,喜歡某個顏色,某個食物,但,後天養成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怎樣的思考,怎樣的性格,環境教育更是居功厥偉。

為了得到這樣的結論而犧牲孿生子的權利,值得嗎?應該嗎?

所謂科學是不是用「知」的大旗遮蔽踐踏道德紅線的雙腳?

我更好奇的是,主持這項計畫的醫生是二次世界大戰受到納粹迫害過的奧地利猶太人,他是用怎樣的心太重蹈迫害者的邏輯?

最喜歡片中Davidaunt(阿姨還是姑姑),老太太以充滿睿智的口吻敘述三兄弟的相遇場面,「像三隻小狗一樣在地上打滾嬉戲」;說到三兄弟到最後翻臉分手,「如果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手足,因為經過無數次的爭吵和好,會知道如何相處,但他們相遇時已經是成人,雖然外表長得一個樣,但裡面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幾年前會和個也喜歡閱讀、看影片的朋友固定聊天,這位長我好些歲、住在地球另一端的歐吉桑在聽完我說得一大謀殺、驚悚、懸疑、亂七八糟的影片心得後,常和我分享他看過、正在看的紀錄片。

紀錄片?覺得,有點無聊啊!從來不會是我的選擇啦!我說。

哈哈哈哈!他笑得很開心,紀錄片可以知道很多知識。「真實的」喲!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喜歡上的。

被他說中了。

居然我也到了喜歡看紀錄片的時候了。

只是和這歐吉桑已經很久沒有再聯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