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040. 神秘回聲. Faithful Place。塔娜‧法蘭琪 (Tana French) / 穆卓芸。皇冠。2010。479頁。12/02/17-12/02/19。
我喜歡作者的點子─在前一本出現的「不是『我』但跟『我』關係匪淺的第二或第三重要」的角色,變成這次故事的主角。
在第一本《In the Woods》中『我』,羅伯,愛到自己都不知道的凱西,在《The Likeness》變成臥底的『我』。結果這本《Faithful Place》的『我』呢,是上一本老在凱西背後下指導棋的臥底警探上司法蘭克。
十九歲的法蘭克和女朋友蘿西準備私奔到英格蘭去。那個冬天清晨,以為蘿西棄他而去的法蘭克,還是邁大步離開那個爸爸失業打人,媽媽胡亂罵人,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的家的所在,忠誠之地。
二十二年之後,法蘭克成為臥底組的高手,和檢察官妻子離婚兩年,有個九歲的女兒。和老家唯一保持聯繫的妹妹打了數十通十萬火急的電話,原來蘿西的行李箱居然在廢棄的十六號屋內因為改建工程而被找到。當年以為被拋棄的法蘭克,重回老家,想把藏了二十多年的謎團解開。結果卻引來更多的謎團:找到被埋在十六號地下室水泥地底蘿西的屍骨,小弟凱文墜樓身亡卻成了畏罪自殺……。
作者在這本書中,又展現了她的天分,在處理法蘭克一家糾葛的親情的生動對話,活靈活現的打鬥場面,都讓我彷彿回到讀《In the Woods》時,眼睛一亮的感受,重拾對作者寫作的信心。寫法蘭克和蘿西熾熱的初戀,寫法蘭克和女兒的相處,寫如何拐彎抹角把人的防衛心打倒獲取自己要的情報或結果……。這個作者真的有意思。
故事的發展主軸其實就是:最親近的人,也就是最容易傷害你的人。對家庭的付出、委屈、隱忍,到最後都成了「欠」和「討」的關係了。總是把最惡毒的字眼,留給最靠近的人。家庭是人格養成所,也是最大的扭曲地。這個不是蓄意謀殺的案子,就是闡述這個想法的好例子。
法蘭克的人生,從那個私奔不成的夜晚開始轉向,之後他的職業、愛情、婚姻,全都跟這個轉變有關。然後我也開始想我自己的人生,是在哪一個事件,哪一年紀,因為哪一個念頭,而有了現在的這般模樣?我人生的蝴蝶效應,是從哪個看似不相干的夜晚震盪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