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R863. 娥摩拉. Gomorra














R863. 娥摩拉. Gomorra。羅貝托‧薩維亞諾 (Roberto Saviano)。時報。2009315頁。10/03/08-10/03/27


世人皆知西西里島上的黑手黨,卻不知道在拿坡里有個觸角更加寬廣的「卡摩拉」(Camorras)



出生拿坡里,主修哲學的作者,醫生父親曾因搶救卡摩拉要他死掉的傷者而被毒打,十三歲時親眼目睹卡摩拉殺人。在這個宛如聖經上罪惡之城,娥摩拉的故鄉,作者騎著他的偉士牌摩托車,深入幫派內鬥,毒品氾濫,各式高級時裝、鞋子走私的城市,詳實記錄下複雜而令人髮指的罪行。



一開始真的有點看不下去,一段文字會出現十個什麼歐,什麼諾的小鎮名字,或者是好幾個什麼諾(又來了),什麼拉的人名。更精采的還有,每個長串人名還有外號,暱稱,正在努力記住這個什麼諾或什麼拉之間的關係,接下去,就看到他被另個什麼家族的什麼「珠珠」或「小狗王」給宰了。



漸漸,就發現那些地名人名並不重要,重點在於作惡的一貫性,但這個成員自稱「體系」的大黑幫,可以從港口走私高級球鞋,或高級時裝,整個小鎮的女人,全都是公然複製高級盜版的成員;家族之間的恩怨可以殺死這人的女朋友或哥哥弟弟,或者一結十五年後再復仇,當然也可以因為利益當頭,死敵聯手鏟除共同的大哥大。男人死了,還有女人可以成為體系的領導者;每個小鎮的議會都是最好的黑道治國,水泥業、營建業,是他們漂白財富再更臻上層的最佳助手。然而令人吃驚的,廢棄垃圾處理更是橫跨歐洲,不,是可以跨足世界的發財產業;英國亞拉丁是義大利蒙德拉貢的跳板殖民地,移植的不只是義大利勞力,更是義大利黑社會成為當地模範產業大亨的最佳示範地,為蕭條的英國經濟帶來蓬勃生機,至於這生機是結合怎樣的生意,卻不是件重要的事情。



其中一篇寫義大利黑社會頭目如何模仿好萊塢電影的黑幫電影,不但居住的豪宅、衣服、打扮、外號,甚至舉止,老大把拿坡里當作舞台布景,瀟灑上台,想要成為限定觀眾心目中的最稱職的明星。連殺人都要比創意和狠毒,即使被捕入獄,老大的姿勢還是不能稍有差池的。



難道沒有人想要反抗嗎?有的,一位名叫唐‧佩皮諾‧狄安納的年輕神父,用虔誠的基督教文字,要喚起所有大眾,一起打斷卡摩拉的經濟和犯罪勢力。超越了信仰的力量,文字是他唯一的工具。但文字也成了這位感動無數人的神父的絞刑臺,正要準備晨間第一場彌撒的三十六歲神父,死於跟他同名聖徒的紀念日,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九日。其他人呢?就這樣「閉上」了。即使神父兒時玩伴預備要在神父喪禮上,取材自神父一場演說的講稿,其實是如此的精彩──

「我們不允許家鄉成為卡摩拉的地盤,成為該毀滅的罪惡之城娥摩啦!卡摩拉分子不是野獸,而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卡摩拉分子,我們不會你們得逞,從別處的合法事務中,找到非法的力量,將別處建立的在這裡毀滅掉。……人的生死繫於一個是與否,為了某人的命令或決定而犧牲。你在監獄裡待上幾十年,只為了取得死亡的權柄;賺取如山的錢財,只為了投資自己不住的房子、不去的銀行、不經營的餐館與公司;掌握致命的力量,只換來窩藏地底、保鑣隨侍一生。……你在這裡吞噬的,將在遙遠的別處吐出,有如鳥兒將食物吐進幼雛嘴裡。但你們餵食的不是幼雛,而是兀鷹;你們不是母鳥,而是預備自我毀滅的水牛,在這塊將鮮血和權勢高舉為勝利的土地。時候到了,讓我們停止再犯娥摩拉的罪……」 (pp.254-255)



蝴蝶頁上介紹作者的部分,除了一張作者照片外,就是簡短的幾句話─



一九七九年出生,拿坡里大學主修哲學,處女作《娥摩拉》為他贏得多項大獎,包括聲譽重隆的維亞瑞吉歐文學獎(00六年)。本書出版之後,他受警方保護至今。



掩卷之餘,真的為作者捏了把冷汗,按照書中描述,卡摩拉的復仇總是沒有追訴期,這個才31歲的年輕人要怎樣用餘生抵抗人性常惡的出賣、追捕、仇殺呢?



這書的好看不是因為揭露了黑社會的全貌,而是讓你明白所有的惡變為常態時的恐怖。作者美妙的文筆是最好的手勢,他指點的地方,你清楚看到他所面對的罪惡,如此巨大,如此野蠻。



「我試著想像人類面對如此巨大的權力機器,還能不能擁有感覺,還能不能找到方法,任何方法,存活在這套權力機制之外。我絞盡腦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辦法去理解、去發現、去知曉,但不會被吞噬或毀滅。而我們面對的選擇是不是除了知道,就只有委屈妥協,視而不見,繼續安靜過日子。也許唯一能做的只有遺忘,不去看見。只聽官方說法,聽得心不在焉,除了嘆息甚麼也不回應。我問自己,有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捍衛幸福生活的可能,讓我掙脫這一切,獲得完全的自由……」(p.3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