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R633.小說家的人生


R633.
小說家的人生(A Sort of Life)。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黃芳田。時報。2006。210頁。07/11/22-07/11/24。

先抄錄做了筆記的摘要──


「…我是把恐懼和害怕區分開來講。人會尖叫著逃離恐懼之事,但是害怕卻具有弔詭的誘惑力。害怕與性意識是秘而不宣掛勾在一起,但恐懼則如仇恨,屬於病態。」(p.26

「夢對我向來很重要:『是最廉價的上佳娛樂』。」(p.27

「出了校門之後,有很多年每當我回想那段時期,就感到復仇慾望如同藏在石頭下的生物蠢蠢欲動。唯一的改變是我愈來愈不常去窺看石頭下麵了。我開始寫作,往事也因此失去了某種威力──我藉著寫作清出了它們。然而每隔幾年,總免不了因為一種氣味、一道牆、書架上的一本書、報紙上的一個名字,提醒了我去掀開石頭看看那東西朝著亮光伸出頭來。………或許,再下意識裡,那就是我的報復──如此輕而易舉地望掉它。如今我又再掀起了石頭,但我知道石頭下面沒有什麼東西活著了。」(pp.77,79

「『為愛或因心中寂寞而愛……』魯珀特‧布魯克在他的青春期寫下的這些詩句表達出這時期裡的混亂、欲語還休的性慾狀態,可說是淋漓盡致,無人能及。」(
p.117

「我很怕踏入教書工作,這種行業一不小心就陷進去了。」(p.149

「最好是對自己一無所知並能輕易遺忘。……要是有一天這些往事找到途徑鑽入書中,也應該不是經由我們默許或縱容的,而是喬裝改扮得連我們見到它們都認不出來。所有我們能在一本小說裡輕易認出的經歷只能算是報導:它有一席之地,但卻是不重要的一席。它提供軼事,填補敘述過程中的不足處。它可以理所當然提供背景,有時我們想像力不夠發揮時,就得藉助於它。或許小說家比其他人更具有遺忘的能力吧──他必須能夠遺忘或變得像消過毒似的。他所遺忘的那些成分就是想像力的肥料。」(pp.176-177

「『人類語言,』福樓拜曾寫說:『宛如有裂縫的燒水壺,我們用它敲出只宜讓狗熊起舞的調子,而心裡卻一直渴望這調子能讓繁星也動容。』」(p.179

「第一本和第二本小說的寫作情況大改:寫第一本是一種冒險嘗試,寫第二本則是應盡職責。第一本小說像短跑衝刺,跑完之後筋疲力盡欣喜又得意倒在跑道邊。作家寫寫第二本時就已經轉型成為常跑者──見不到終點帶所在,因為在生命盡頭處。他得留意運用自己的精力,要預先規劃好;考耐力的長跑比短程衝刺累得多,而且也沒那麼豪情。」(p.191

「(小說中的)緊張刺激感其實很簡單:它是一種狀況,單獨事件。絕對不該用思想、明喻、隱喻去層層包裹住。明喻是一種要深思的形式,但是緊張刺激則是沒有時間去多想的時刻。行動只能用主詞、動詞和受詞來表達,或許還有一種節奏感──此外無他。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會拖慢了步調或讓緊張的神經鬆弛下來。」(p.193

「一位作家對自己很實際又不存浪漫幻想的體認,猶如一個能量庫,終其一生他都得要從這庫裡抽取:運用得到的一瓦特能量就可使筆下的一個腳色活起來。《行動名義》和《夜幕低垂謠言起》之所以沒有一點生命火花,就是因為裡面完全沒有我自己。我早已下定決心,絕不寫新手最常寫的典型自傳式小說,但我卻過猶不及,完全拔除了我自己,結果滿紙連篇都是二手的東西,只見扭曲的康拉德鬼魂。」(pp.178-179

「在牛津的時候,他寫過很有潛質的詩作,然而如今他老早就放棄了寫作的念頭。他不像我,他是早接受了失敗這想法,而且還發現缺乏企圖心反倒有種迷糊的快樂,當他看到同儕自認建立起了人家所謂的成功時,他反而覺得挺可笑的。」(p.208

「作家是有自吹自擂的藉口。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成功太不實際,所以才大聲嚷嚷以便給自己壯膽。作品裡的毛病只有他自己看得最清楚;甚至對他最不利的書評都可能還看漏眼,反而只見到那些很明顯可以修正之處,但是他卻像個熟手的天生營造商,馬上可以察覺梁木上的乾腐之處。然而他能鼓起勇氣拆掉整棟房子從頭建起的次數少之又少!」(p.209

我喜歡這個作家。他的書是那種「急著看故事情節,卻又忍不住要把句子重複看上幾遍」才繼續看下去。任何心得都比不上再抄錄一遍。所以接下來我要把整篇「序」再看一次,然後,再抄一次。

《自傳不過是「某種形式的生平」──收錄的事實可能比傳記少些錯誤,但卻更需要加以挑選,因為它始於後期又提早結束。要是人不能在臨終前合上這本記憶之書,那麼任何蓋棺論定都必然是武斷的,所以我情願自己寫完這部份文章,連同「處女作為人接受之後」隨之而來的挫敗歲月在內。挫敗也形同一種死亡:家具賣了,抽屜都清空了,搬家貨車宛如靈柩車等在外面小路上,要把人送到花費比較不昂貴的目的地去。就某種意義而言,像這樣的一本書也只能是「某種生平」,因為在六十六年的人生歲月裡,我花在虛構人物與真實男女身上的光陰幾乎一樣多。說真的,雖然我很幸運擁有為數眾多的朋友,但卻不記得任何朋友的趣聞軼事,不管他們是名人還是惡名昭彰的人──我能依稀記得的故事就是我寫過的那些故事。

那麼我紀錄這些往事點滴卻又為何呢?這就跟造就我成為小說家的動機差不多:渴望把紊亂的經歷理出一點頭緒來,同時也出於深切的好奇心。據那些神學家教導說,除非我們多少學會先愛自己,否則無法去愛別人,而好奇心也是初始於家裡的。

如今有一種風氣,許多同儕喜歡以冷嘲態度來看待他們過去歲月裡的事件。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自衛方式。以先發制人的「看看我年輕時多荒唐」來制止苛評,可是這一來卻竄改了歷史。我們又不是那個顯赫喬治王朝時期的人,當時我們感受到的情緒也都是真實的,那麼又何必覺得比老年的無足輕重更丟臉呢?縱然我力有所不逮,但我總算是努力重溫過遙遠歲月裡的種種愚行、愁滋味和誇張言行,不懷冷嘲譏諷態度去體會它們,一如當年我體會它們時一樣。》

『只有盜賊和吉普賽人才會說人絕對不要重返去過的地方。』───齊克果



R632.完美的藍—阿正事件簿之一


R632.
完美的藍—阿正事件簿之一﹝Perfect Blue﹞。宮部美幸(MIYABE Miyuki)/王華懋。獨步文化。2007。309頁。07/11/23-07/11/24。

雖然寫書評的「專家」說,這是作者第一本長篇小說,所以難免有這個、那個的缺點。不過看在我這個完全外行人的眼中,卻沒怎麼這樣的感受,反而覺得,哇塞!作家真是了不起啊!可以把這個、那個似乎沒關係的東西,全兜在一起啊!


故事從兩個腳色來主述,一個是退休的警犬老狗「阿正」,跟著現在的飼主──蓮見偵探事務所──一起出門探訪、辦案;另個敘事者是在藥廠工作,因妻子在車禍喪生而對人生灰心喪志的「木原」。


阿正這邊所追查的是個離家出走小鬼,諸岡進也。進也的哥哥是眾所矚目的棒球明日之星,但卻被以前的隊友恐嚇甚至謀殺。但,這是一開始以為的悲劇版本,因為追查下去後,發現不但是進也的哥哥,連當初以為畏罪自殺的兇手,似乎死因都並不單純。


另一方面,在藥廠工作的木原,被公司付予和勒索者對話的窗口,然而公司到底未何願意乖乖送錢了事,卻從頭到尾不讓他知道。


兩方線索最後重疊,原來藥廠以免費使用球場為由,讓年輕球員飲用自家健康飲料,然而這些飲料當中,卻攙有正需要人體實驗數據的藥劑,雖然最後因為強烈的副作用讓研究中止,但曾經進行過的秘密實驗卻讓有心人士得知,加以勒索。


不過進也的哥哥卻不是惡劣藥廠找來的殺手殺的,先是爭執後的意外,然後用謀殺來掩蓋,真正的兇手動機希望不要傷害更多的孩子,但善意還是用了惡意的手法來完成。


書名是取自那種害人不淺的藥丸名字,因為呈現美麗的藍色,所以取名叫「Perfet Blue」。故事像是從不同的人馬從不同的路線上山,最後終究在山頂上來個謎底揭曉的大會合,然後往來時路望去,這才發現原來當初趕著上山,原來一路風景如此。



R631.冷月


R631.
冷月(Cold Moon)。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宋瑛堂。皇冠。2006。522頁。07/11/22-07/11/23。

這回是個包裝精美的禮物,打開層層的包裝紙,以為就看到真正的東西了,結果驚喜的是另一個美麗的蝴蝶結,然後解開,這回變成另一個驚艷的小環扣。開到最後,砰!一聲,只有一張紙條,告訴你,下次再給你囉!


看完這本書的感想就是這樣。

好吧!說說故事內容免得以後忘掉──

癱瘓神探林肯‧萊姆,這回的對手是號稱「鐘錶匠」的神祕怪人。他先製造了兩個嚇死人的凶殺慘案,並在現場擺上同樣的月亮臉的骨董鐘,接著預言之後還有八個受害者。

當大隊人馬好不容易搶救下來差點犧牲掉的受害者,並逮捕「鐘錶匠」的同謀,一個病態的性侵害犯,才發現「鐘錶匠」不是惡人,原來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揪出害群之馬的警察,以慰枉死好友的在天之靈。

可故事不是就這樣完了,還有大半本的頁數讓林肯‧萊姆察察覺到不對勁。「鐘錶匠」的目標一開始好像是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展覽品,之後又發現不對,而是一場公開表揚軍人典禮的大攻擊,讓參加戰爭的美國政府顏面盡失。

「鐘錶匠」的最後任務並沒有完成,但是也沒讓林肯‧萊姆抓到他。故事就像等待下集的電影最後,跑出了「to be continued……」的字樣了。

總覺得好像是在長途飛機的昏暗燈光下看的書,那種掂掂手中分量,就可以知道結局會不會馬上揭曉。那種感覺,跟在電影院裡看驚悚片的心情一般,還不到散場,最後的真兇絕對不會現身的。

所以,瞥一下錶上的時刻,然後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還有還有......。



R630.湖邊凶殺案


R630.
湖邊凶殺案﹝Reiku Saido- Lakeside﹞。東野圭吾(HIGASHINO Keigo )/張秋明。獨步文化。2004。231頁。07/11/20-07/11/21。

為了升學考試,四個家庭聘請一位補 習班 老師,一起到湖邊別墅做集訓。一位年輕女子不請自來,然後意外的慘遭殺害。最驚愕的莫過於女子的情夫,也是其中一對感情已出現裂痕的丈夫,並木俊介。在被告知兇手是他的妻子之後,在其他成員的協助之下,決定將屍體沉入湖中。


可是整件事情呈現詭異的氣氛讓並木無法釋懷,抽絲剝繭之後,發現眾人所極力掩蓋的事實,原來殺人的兇手並不是他的妻子,而是四個小孩當中的一個,然而沒有一對父母願意面對真兇,只希望真相永遠沉入深深的湖水中。


作者在這本懸疑小說中攙入了熱門的社會課題:為了要進入名校,家長們無所不用其極的狂熱心態,即便犧牲寶貴性命也在所不惜。這樣扭曲的價值觀所帶來的不舒服的感覺,掩卷之後,仍然久久難以釋懷。


殺人的動機也許是因為「愛」,遮掩的動機也是出自「愛」,但這樣的愛讓人感到強烈的不寒而慄啊!





2007年11月21日

R629.黑革記事本



R629.
黑革記事本(上、下)﹝Kurokawa No Techo﹞。松本清張(MATSUMOTO Seicho )/邱振瑞。獨步文化。2006。311頁、291頁。07/11/19-07/11/20。

相貌平凡的女銀行員,經過多年的認真工作後,決定為自己往後的人生尋找不一樣的出路。藉由職務之便,發現很多有錢人為了要逃避課稅,在銀行設立人頭帳戶存下鉅款,由於長年往來,信任銀行辦事人員,便將存摺、印章交由他們管理。野心勃勃的
原口元子將所有資料抄錄在一本黑皮革的記事本上,並用此向銀行勒索大筆金錢,成為銀座夜店的媽媽桑。

之後因為金錢上的吃緊,食髓知味後繼續運用探求的情報勒索稅的醫生,然而就在野心蒙蔽了一切後,終於自食惡果,得到毀滅的下場。

雖說惡有惡報理因是該被歌頌的天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完後,老是覺得很不舒服。也許是作者筆下那個「惡女」塑造的太不值得同情---既不好看,又不性感,除了對數字很敏感外,簡直沒什麼條件可以這樣污人家的錢……;反之最後將她撂倒的女人,妖媚、手段高明,最大的能力就是找到大靠山,設了完滿的陷阱報了前仇,還儼然以正義姿態教訓了私吞別人錢財的原口元子。

頂多也只能說「狗咬狗」的局面吧!雖說貪念犯罪不是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原口元子不想靠男人想要獨立打拼的出發點,並沒有不對之處。可看完上下兩冊快六百頁的厚書後,老覺得作者隱隱傳達著這樣的訊息---

哼嗯!女人想要自立自強,尤其是長的不怎樣的女人……,別肖想了!



2007年11月18日

R628.少年島崎不思議事件簿


R628.
少年島崎不思議事件簿﹝Yume Nimo Omowanai﹞。宮部美幸(MIYABE Miyuki)/劉姿君。獨步文化。2007。311頁。07/11/18-07/11/18。

同是中學一年級生的「我」緒方和好友島崎,這回又遇上了謀殺案。死者是緒方所愛慕的同學,工藤久,的表姐,而「我」恰好是第一個在現場認屍的人。


故事的重點當然是找兇手,但另一方面則是探究兇手殺人的動機。於是乎進入了複雜的人性層面:殺人的兇手並不是因為恨死者而下手,反而是基於協助對方脫離險惡環境而失手傷人;被殺的女孩也不是全然無辜,她甚至一心一意進行著想把幸福的表妹推下火坑的壞念頭;無辜的少女也不是絕對單純,用「害怕被傷害」為藉口,差點將一名跟自己妒念沒有關係的女孩子送上絕境。


於是「我」那純純的初戀,在得知人性險惡的真相後全然破滅。最早以為是擺盪在友情、愛情之間難以言喻的衝突,最後以愛情的幻滅得到解決。


作者寫的少年不無過份的早熟,有時還真的難以想像是設定在中學一年級,不過13歲的年紀。不過可喜的是,文中小大人的口吻卻不失對純真生命的信心。


在書末解說的文章中,作者附上一段奧地利詩人萊內‧馬利亞‧里爾克的《給青年詩人的信》,


【那就去愛吧!因為愛是艱難的。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對於我們來說,是人世間最艱難的事。它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也是最終的考驗,而其它的一切都不過是在等待它的發生。】


It is also good to love: because love is difficult. For one human being to love another human being: this is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task that has been entrusted to us, the ultimate task, the final test and proof, the work for which all other work is merely preparation.


不是只有青春年少的初戀才需要體會,愛啊!一生哪!




R627.東京百年老舖伴手禮


R627.
東京百年老舖伴手禮(Tokyo Shinse No Temiyage)。(土高)廣明、小山守、新井鏡子/程健蓉。城邦。2007。159頁。07/11/17-07/11/17。

之所以會借這本書來看,是因為最前面的文章中,編者找了三位名人問他們最喜歡買的伴手禮。那三位名人我一個都不認識,但其中一位所說的「羽二重糰子」,恰好是一次在東京獨自的徒步之旅所探索的目標地之一。


原來我去過連名人都極力推薦的好地方啊!

念頭一出現,就迫不及待想要把書拿回家看看。

這本書將東京分區介紹名品老店,綜括而言,大半的名店都以做點心糕點(人形燒、最中、豆大福、羊羹、甘納豆、糰子、麻糬、煎餅)出名,另外還有幾間是真材實料卻不花俏的西點糕點(蛋糕、餅乾)。不能馬上現吃的伴手禮則是柴魚乾貨,高湯料……等。

完全無法比較其中的優劣,看了好多的鯛魚燒好多的紅豆餡,看到最後一頁又回頭瀏覽,發現吃過的只有「羽二重糰子」的兩串糰子加上抹茶一個套餐形式的下午茶、「榮太樓總本舖」的糖果、「浪花家總本舖」的鯛魚燒,還有因為沒預定所以差點吃到的「空也」的空也最中。

東京還好大好大哪!還有好多好多想吃的東西耶!


R626.佐賀阿嬤笑著活下去


R626.
佐賀阿嬤笑著活下去!(Gabaibaachan No Egao De Ikinshai)。島田洋七(SHIMADA Yoshichi)/陳寶蓮。先覺。2006。181頁。07/11/17-07/11/17。

這是「佐賀的超級阿嬤」的續篇,講的還是那位在戰亂時代面對貧困卻仍然開朗度日的阿嬤。作者這回提到更多的親戚,像阿嬤有七個小孩,最小的男孩子因病成了智障的小孩,可是她並沒有把他藏起來或者特別怎樣對待,就像阿嬤所說,一萬人生下來,總有幾個故障的。


還有好些令人回味的話,像「人最不了解自己,最清楚別人」;「即使有兩三個人討厭你,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哪。」;「最想吃的東西,就是高級品」;「到死以前都要有夢想。沒達成也沒關係,畢竟只是夢想嘛!」;「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讓人察覺不到的關懷,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親切。」

多好的話啊!默念默唸好幾遍,真的就可以笑開來了。

R625.黑暗之半


R625.
黑暗之半(The Dark Half)。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劉韋廷。遠流。2006。575頁。07/11/17-07/11/17。

曾入圍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的文學作家賽德‧貝蒙特,以筆名喬治‧史塔克寫了三本暴力的暢銷驚悚小說。就在有人敲詐要把這件秘密張揚出去的時候,賽德乾脆用了個假墓碑,襯底埋葬了其實並不存在的史塔克。


之後卻開始發生恐怖而神奇的事情,史塔克居然從虛構的墳地爬出,並對賽德身邊的眾多人士展開血腥報復,他要賽德繼續寫下去,好阻止自己在這世界逐漸的消逝。

故事又驚悚,又神怪。史塔克的存在是源自於賽德未能出生的雙胞胎兄弟,最後附著在賽德的大腦前葉。即使在孩童時期就被高明的醫生順利取出,但就在賽德的文學創作遇到瓶頸時,心電感應般神奇復活。

這個故事的靈感不是憑空跳出,Stephen Kingy自己也曾經玩過相類似的把戲:以筆名寫故事,煞有介事虛構這個人完整的人生。真實和虛幻的世界重疊來去,萬一「虛幻」不安於室跨過界線跑來干擾所謂的「真實」,會是怎樣的一種恐怖狀態?這樣的想法就成了這本書來源頭。

故事當中另個想法在於「黑暗之半」,每個人獲多或少的邪惡本性,其實要費多大的勁兒才有可能完全壓抑住?身為作家的人,下筆創造的世界裏,為了壞到入木三分,常常得讓這樣的邪念自由來去。萬一有一天連自己都控制不了呢?黑暗之半成了黑暗全部呢?


想想都覺得可怕起來了。



R624.謹告犯人


R624.
謹告犯人(Hanini Ni Tsugu)。雫井脩介(SHIZUKUI Shusuke)/王蘊潔。獨步文化。2007。525頁。07/11/12-07/11/16。

四十五歲時剛升上警視的卷島史彥,因處理一件幼童綁票撕票案失敗,慘遭媒體、社會輿論修理而下放到鄉下。六年之後,因為一連串的兒童誘拐被殺案件,重新又回到東京來。這回,他要上電視和歹徒玩心理戰,運用媒體的力量,把身處在茫茫人海中的犯人繩之以法。


厚達五百多頁的小說,破案的關鍵便是在「操弄媒體」的伎倆上。留著長髮的卷島從六年前慘痛的教訓中得到磨練,不但要面對極易人云亦云的社會大眾,更要提防身邊同事的同室操戈。就在差點眾叛親離的最後關頭,加上一點點的好運氣,抓到了歹徒。

當然知道歹徒最後一定會落網(否則這種小說就太沒天理了),只是一邊快速閱讀一邊卻忍不住想著台灣嚇死人的新聞台、新聞評論台、報紙、雜誌……,養的那麼多所謂的「專業」「專家」們,其實也是「謹告犯人」身旁該被嚴正警告的對象。


R623.淚光閃閃


R623.
淚光閃閃(Nada So So)。吉田紀子、吉田熊生(YOSHIDA Noriko、YOSHIDA Takao)/王蘊潔。尖端。2007。222頁。07/11/12-07/11/16。

書的封面是電影版的兩位男女主角,故事就是從電影劇本再改寫回來的。總覺得寬鬆的字句當中,還需要很多的畫面來填空就是。


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因為女孩的爸爸拋棄他們,男孩的媽媽病死,所以兩兄妹搬到媽媽哥哥位在琉球離島的小島上生活。漸漸長大之後,哥哥到琉球本島為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廚師而努力,妹妹則考上了本島的高中、大學。但兩人從小的「兄妹之情」其實早已轉為「男女之情」,就當彼此都發現了這個事實之後決定疏遠,哥哥卻因為意外而喪生。

即使不是很會敘事,這樣純情的故事也不需要用到三百字才說的完,電影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呢?翻完了這本書之後,對電影的好奇不在於故事的內容,而是到底畫面可以把故事的「留白」填滿到怎樣的程度呢?




2007年11月11日

R622.150 cm Life 3


R622. 150 cm Life 3
。高木直子(TAKAGI Naoko)/陳怡君。大田。2006。141頁。07/11/11-07/11/11。

身高只有150公分 的作者,繼續挖掘矮個子的生活秘辛。不過這次的觸角伸展開來,還訪問到175 cm以上的兩位女性;擁有H罩杯卻只有151公分 高的女子;130 公斤 重的男子;肩寬48公分 的女生。


另外一半紀錄的是到荷蘭旅行的事情,焦點當然還是在身高上打轉。這回還加上了一些照片輔助,作者很巧妙的不將臉孔入鏡,讓大家專注在矮小的身高在平均男子身高182 cm 、女子170 cm荷蘭巨人國的情況。


是本可以在不到一個小時閱讀完畢,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心中總是充滿著「有趣!有趣!」念頭的書。


不過還有另一項個人的閱讀心得:果然身高不同視線就不一樣。今年八月才去過荷蘭,平均值身高的我(160已滿170不足)除了騎腳踏車的時候讓朋友捏了把冷汗外,在櫃檯付帳的時候並沒有覺得自己特別「哈比」啊!


R621.持續勃起


R621.
持續勃起﹝IN‧THE‧POOL﹞。奧田英朗(OKUDA Hideo)/周昭駿。城邦。2006。306頁。07/11/11-07/11/11。

之前看過這系列「變態怪醫Dr. 伊良部」的第二本(尖端恐懼),這本同樣是以精神科醫學博士伊良部為主角,所遇到的五個精神疾病案例的短篇故事集。


病人分別是不游泳就不舒服的「在泳池」;陰莖整天撐帳篷狀態的「持續勃起症」;老覺得有人跟蹤自己的「展場女郎」;手機依存症的「朋友」;以及老擔心失火而走不出家門的「坐立難安」。


跟先前看過的那本書相較,這本書的case明顯完全好轉的比例並不是百分之百,例如最後一篇,報導作家的強迫症並沒有治好,只是搬到有專人管理的宿舍裡居住,不用在自己擔心萬一電線走火、瓦斯突然漏氣……等等問題。或者作者只是想要傳達一個訊息:生活在現在這樣的社會,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菌般的健康,只要在非干擾的程度之內,那些精神異常都是正常的啦!





R620.偏愛東京味


R620.
偏愛東京味。新井一二三。大田。2007。213頁。07/11/10-07/11/11。

再次佩服作者,可以用非母語寫出這麼多程度之上的文章。先不說遣詞造句的功力,光是量產的速度就值得頂禮膜拜了。


這本書還是延續之前的文風,大部份是以作者身邊的人物,或者日本現今的一些社會現象為主題,呈獻東京/日本面貌,中間夾雜了幾篇不是那麼日本的東西,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個日本人的看法」的主題。這種感覺很像是在台北極日本風的餐館內吃著道地的日本料理,食物的味道是夠了,可能是某個擺飾,服務生的某個動作,還是身邊吵雜的語言……日本味就還是要一點想像力。


不是說作者的文章不好,只是讀著讀著,有了這樣的感覺就是。


學到幾樣「日本知識」,「芋燒酎」的正統九州喝法,要先倒四分熱開水,再加上六分的酒,這種「六四湯割」最好喝。漫畫家西原里惠子的「每日卡桑」是很值得看的作品(可惜剛上網查過圖書館,只有日文版的三本)。志摩半島大王崎的海景美麗、「御座白濱」名列「日本的海濱一百」,大王燈塔下的民宿「八千代」海鮮好吃到不行,一泊二食只要八千多日圓。


對最後一篇的歡喜完全是私情作祟,因為文中高度推崇「誠品書店」,是作者全世界最喜灣的書店。與有榮焉啊!只是讓我再三複頌的並不是描述書店當中如何溫暖舒適的部份,而是其中一句話──


「喜歡看書的人,恐怕小時候沒有過快樂的童年。」


這是作者在加拿大看心理醫師時醫生對她說的話。


讓我想了很久很久………




R619.100次的哭泣


R619. 100
次的哭泣﹝Hyakkai Nakukoto﹞。中村航(NAKAMURA Kou)/王蘊潔。平裝本。2006。223頁。07/11/10-07/11/10。

養了八年的狗「布克」在老家就快老死,卻神奇地又活了下來;廢了四年的機車清理之後居然可以重新發動;和交往了三年的女朋友求婚,幸福地住在一起,打算一年後結婚…。未來都照著計劃進行著,但突然間女友生病了,惡化的時間只有幾個月。送走女友後,醉醺醺地過著接下來的100天,慢慢地慢慢地恢復過來。


當所有的一切都會「結束」的時候,要怎麼度過「現在」的時光呢?所有的愛、生命、好的、壞的都有終止的時候,到底要怎麼不起疑而樂觀地向前走呢?


作者提出問題,試著用純愛的口吻回答這個隱晦而無解的難題。純愛小說的特色就像是微風一陣,是柔陽一片,就算是哭泣也是美麗的滲淚幾行。


不是說故事說的不好,只是我知道的失去或死亡,比這些感受刺痛許多的。




R618.剪刀男


R618.
剪刀男﹝Hasami Otoko﹞。殊能將之/龔婉如。獨步文化。2006。429頁。07/11/08-07/11/09。

這是一本「愚弄」讀者的推理小說。


故事一開始是身為連續殺人兇手「剪刀男」的「我」的敘事,在殺害過兩名無辜的女高中生後,終於鎖定了完美的第三名下手的對象。讀者可以從「我」的觀點中,知道「剪刀男」在出版社工作,並且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的病症(因為老是有名「醫生」跑出來跟頻頻設法自殺的「我」對話),對無故殺人並沒有任何做惡感。


接著驚人之處是當「剪刀男」準備下手的時候,卻發現物色的受害者,居然被人捷足先登,以「剪刀男」(剪刀為致命凶器,並把剪刀留在被害人的身上)的手法殺害了。接著真正的剪刀男在「醫生」的勸服下,決定自己找出兇手來。


另一部份的敘事由警方來進行,除了刑事警察以外還有犯罪心理分析官的組合,大海撈針般地找尋線索。當兇手呼之欲出時,突然,謎團整個拋到眼前,作者結結實實擺了所有讀者一道,兇手不是一直以為的那個人,從一開始作者就在誤導大家,書名「剪刀男」就是第一個陷阱,讓讀者們先入為主甘心被愚弄。


看完後只會唉唉叫,不是因為「原來兇手是他啊!」的恍然大悟,而是為作者如此處心積慮地騙倒自己而發出的讚嘆之聲。



2007年11月9日

R617.惡魔前來吹笛


R617.
惡魔前來吹笛﹝Akuma Ga Kitarite Fue Wo Fuku﹞。橫溝正史(YOKOMIZO Seishi)/婁美蓮。商周。2006。493頁。07/11/07-07/11/07。

有著華族血統的長笛家椿英輔,離奇失蹤四十五天後,被人發現在荒僻山區疑似自殺。名偵探金田一耕助受椿英輔的女兒所託,前去調查父親的死因。接二連三的連續死亡事件,加上豪宅中複雜的人際關係,使得案情更加撲朔迷離。


接下來厚厚一大本將近五百頁的書,就是整個連續殺人的發生和破案經過。


故事的架構是很典型的謀殺小說,先是一堆亂七八糟毫無頭緒的殺人豋場,接著到了快結束的時候,就由名偵探來說解謎故事。橫跨數十年,三個家族的糾葛,亂倫的情慾,造就了凶手惡魔般復仇的心。當謎底揭曉時,也就是吹笛的惡魔現身的時候了。


這是本讓人想要一口氣看完的書,明明知道最後兇手就會現身,還是要忍不住看他到底要在怎麼樣的場景下亮相。只是當我看到金田一耕助的名字出現時,忍不住就要聯想到那個其實不是他孫子的金田一一。這一點算是跟這本小說沒什麼大關係的心得啦!




R616.愛在天空另一端


R616.
愛在天空的另一端﹝Kimi No Tame Ni Dekiru Koto﹞。村山由佳(MURAYAMA Yuka)/楊明綺。尖端。2006。238頁。07/11/07-07/11/07。

剛入行的年輕音效師「高瀨」因為工作的關係,漸漸被大十歲的知名女星主持人鏡耀子所吸引,但他在家鄉有個交往五年,一直善體人意、耐心等他的女朋友貝貝。高貴美麗的鏡耀子也擺盪在兩個關係之中,深深愛上有婦之夫的痛苦,也只願意說給年輕的高瀨聽。


因為一次發送電子郵件的失誤,高瀨不為人知的愛慕讓貝貝知道了。即將失去的貝貝的瞬間,迫使高瀨重新審視自己和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終於他釐清了雜念,知道唯有挽回,他的人生才算是無悔而圓滿。


這種純愛小說讀來容易,表達的東西也許只是一點點的小念頭,但包裝上就得花工夫。讓你好好一路撥開層層漂亮的包裝紙,弄到最後,即使只看到一顆糖果,塞到嘴巴裡,也還是覺得甜滋滋的。




R615.流淚的終究是妳


R615.
流淚的終究是妳﹝Kido Kimi Wa Naku﹞。山本文緒(YAMAMOTO Fumio)/劉錦秀。台灣國際角川。2005。262頁。07/11/06-07/11/07。

從小被認為是美女的「椿」,過著男女關係複雜、無心工作、混吃等死的日子,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引以為人生指標的外婆突然病倒,家中經濟支柱的父親破產,難以想像的惡劣情勢迫使她得面對早被自己搞的亂七八糟的人生。


在舉目無親的困境中,唯一讓她獲得安慰的竟然是原本怎樣都看不起的醜女同學。終於她發現,幸福不是唾手可得,得認真而負責任地去面對。


看過幾本同一作者寫的小說了,很像上一家有點名氣的菜館,坐下來,隨便開始點菜。第一次不怎喜歡,可能剛好點得不是招牌菜,但去了第二次,第三次還是不覺得好吃,這就是真的不對胃口的緣故了。


這作者的書就像這樣。對我而言,夠了,下次換別家。


2007年11月6日

R614.古本屋女主人


R614.
古本屋女主人﹝Furuhon-Ya No Nyoubou﹞。田中栞(TANAKA Shiori)/林皎碧。遠流。2006。222頁。07/10/31-07/11/05。

所謂的「古本屋」,就是「二手書」、「舊書店」的意思。這本書是一位喜歡書,而且和舊書店老闆結婚的女子的散文。


第一部分「舊書店之妻」寫的是開舊書店所觀察到的形形色色:店門口、擺設、廁所、客人……等等話題。第二部份「拖兒帶女逛舊書店」,則是寫她女兒、兒子還有帶著孩子們去別家舊書店掃書的事情。最後一部分「四面書架的舊書買賣」,寫的是最近的情況,交代了她和沒有理財 關念 先生離婚的過程。


最驚人的一部分是作者根據「全國舊書店地圖」而走訪了多個城市,不但牽兒拖女,還巨細靡遺把怎麼到那家舊書店,在那家舊書店裡用多少錢買了哪些書或幾本書……都記錄下來。真的除了佩服以外,不知道要再多說什麼了。


書中除了學習到BOOK OFF是全日本最大的舊書連鎖店外,還知道舊書在上架前得先經過銼磨書口的處理。作者的確是多才多藝的才女,不但力大無窮﹝到別家書店搜購舊書,一次幾十幾百本﹞,書中插畫都是親筆所畫。


我的舊書經驗雖然不算豐富,但潦草寫上幾頁還是可以的。台北光華商場對我來說不是電子商城,而是一家家的舊書店,只可惜現在搬了個地方,怎麼都沒找到那家進出都得側身穿過書牆的老店。


在日本北海道買過幾本漫畫「白鳥」(以前叫「芭蕾群英」),要不是不放心我一個人自己亂走硬要跟著我去的爸爸極力阻撓(啊!你看得懂日文嗎?爸爸問),差一點就把現場有的幾十本全帶走。還在東京自己散步了一整天後,最後進了家舊書店,又買了好幾本圖很美才不管他講什麼的漫畫。另外還在神田區耗過一個下午,那次什麼都沒買,因為都是字的書即使封皮很不錯,翻開了吸引力就沒了。不過真沒注意到這個著名的書街,書店都只開在街的某一側,以防書被日曬之故。這是看作家新井一二三所寫的文章中提到的。


下次也許應該先找張舊書店地圖,好好按圖索驥,即使是看不懂得的外國「好馬」也沒有關係。



R613.尖端恐懼


R613.
尖端恐懼﹝Kuuchu Buranko﹞。奧田英朗(OKUDA Hideo)/蔡夢婷。城邦。2006。302頁。07/11/04-07/11/04。

以精神科醫學博士「伊良部一郎」為主角的短篇小說集。五個故事當中的主角──有空中飛人老手突然開始連連失手而怪罪接應的新人;有漸成氣候的黑道老大突然害怕所有具備「尖端」的東西;還有一直想要扯掉醫生岳父假髮的中年醫生;曾經是連年三壘金手套得主只要接到滾地球傳向一壘時,就一定是離譜到不行的暴傳;最後的故事是個老套公式寫言情小說的女作家,在下筆時老覺得自己重複了腳色的職業,一激動就嘔吐。


每個得了精神疾病的病人,都因為伊良部這個貪美食的胖子醫生的另類療法而獲得救贖。當正視極力掩藏的自己的某個念頭後,病症也就不藥而癒了。


突然想起每次下樓梯時,老是會出現「哪一天一定會這樣跌下去」念頭的我,到底心理是哪個癥結沒打開啊?該去找現實中的「伊良部」嗎?




R612.巴提斯塔的榮光


R612.
巴提斯塔的榮光﹝Team Bachisuta No Eikou﹞。海堂尊(KAIDOU Takeru)/劉子倩。高寶國際。2006。350頁。07/11/04-07/11/04。

醫院裡光環籠罩的「巴提斯塔的團隊」,卻接連發生三個術死的病例。所謂「巴提斯塔手術」,是直接動刀把肥大的左心室直接切除進而治療擴張型心肌症的手術。三十分之三的失敗數字,其實並不算太高,但因為團隊主持人桐生醫師的堅持,由院長出面找人調查。故事中的「我」,負責「不明病症傾訴門診」俗稱「牢騷門診」閑差的內科醫師田口,被委以調查重任。


故事的開始便是由這個看來懂得在大醫院夾縫中無慾生存的田口,開始約談醫院最閃亮的手術團隊。中途因為遇到瓶頸,院長又找來了另個宛如偵探般的高層公務人員白鳥插手,最後找出兇手,還有「可以理解但一開始毫無頭緒」的殺人動機。


這是本娛樂效果極好的小說,作者本身就是醫生的背景,寫這種「醫院密室」殺人的故事,當然就更具說服力。主角田口被塑造成絕不惹事、超會閃事,但絕不怕事的模樣的確討喜。像這樣把整本本來血淋淋的故事(常常在手術房啊),寫成像是聽著電子音樂這種充滿現代感的小說,作者
也是要點功力的哪!





R611.週三清晨的京都情人


R611.
周三清晨的京都情人﹝Suiyo No Asa, Gozen Sanji﹞。蓮見圭一(HASUMI Keiichi)/樂伊珍。圓神。2007。239頁。07/10/31-07/10/31。

故事的一開始,是由四條直美的女婿,也是她女兒葉子的小學同學「我」說起,說這個故事是個活到四十五歲的女子在病床前錄下的四捲錄音帶的故事。接著故事便回到主角「直美」主述,除了敘述錄音當時的病院生活外,最重要的便是告訴女兒葉子自己一段刻骨銘心卻不得善終的愛情。


一個有著「A級戰犯」祖父的千 金 小姐,在一九七零年代最大的叛逆便是不願遵從父親安排的婚事。為了達到這目的,直美應徵到大阪萬國博覽會,從事為期半年的展覽會場的翻譯工作。在那個充滿徹底從戰敗國恥辱當中站起來的博覽會上,直美認識了被大家公認內外兼俱的大才子臼井。兩人若有似無剛剛發展的感情,差一點就因為一件莫名的意外而告吹。這時對人生充滿自信,甚至有點不可一世的直美勇敢地到京都找臼井,不但認識和自己同年的臼井的妹妹,成美,並正式展開兩人美麗的愛情。


但拆散兩人的並不是階級差距的家庭阻力,而是更深沉的恐懼---當直美知道臼井的真實身分是北韓人以後,除了沒有理由的逃離外,她想不出更好的對策。之後她遵從父親的安排相親結婚,過了兩年安穩的家庭生活後,直美在臼井妹妹的忌日時回到京都,與舊情人重逢。除了生養女兒的那七年,之後的每年 十二月三十日 成美的忌日,直美都到京都來會見臼井,那個妹妹死在一九七零年底最後一個星期三的情人。


故事的最後,一開始登場的直美的女婿又出現了。這時他是個有對三歲雙胞胎兒子的父親,造訪過大阪後,到京都去見「他」。本名叫李哲秀的男人這時是大阪的大學教授,兩人喝酒聊起共同認識的人,直美,交換互相稱為「還好」無可挑剔的人生。


會想要看這本書,起因是封底寫這麼一段話的人─


「這樣的戀愛小說,正是我長久以來焦急等待的。在飛機上,我看得不住流淚,無法止息……」──日本著名演員兼作家 兒玉清


想像不出在日劇Hero裡除了男主角木村拓哉以外,不,甚至比木村拓哉更吸引我的那位法官大人兒玉清,居然會邊流淚邊看……這本小說,不看怎行?


人生是尋寶之旅,書中那位因為特立獨行而充滿魅力的女主角對女兒這麼說,所以要抱著享樂的心情走下去。在面對生命將近的最後時刻,終其一生感情用事的直美,還是想說就說,想做就做,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男主角臼井的長相藉由直美和直美女婿的描述:高大(一八零身高卻感覺更高)、強硬不軟弱,肌肉發達、身體健壯。靠近的大眼和濃眉,像是一對。皮膚淺黑不顯老……。


這般型樣,
活脫脫一個全然不同於日本男子的北方大漢突然矗立在眼前。講在日韓人的小說精彩的還有金城一紀的「GO」,相較那位擺盪在尋根版圖的年輕人,這位媲美「Yon- sama」的週三情人,浪漫的就不止一般。

最後,題目為什麼叫「週三清晨的京都情人」?我可以理解「週三」、「京都情人」,但當初以為是「每週三」,知道是「一年的一個週三」時,還想了好一陣子。在吸引人的第一招上,這書名,又贏了一回。




R610.寂寞獵人


R610.
寂寞獵人﹝Sabishi Karyudo﹞。宮部美幸(MIYABE Miyuki)/黃心寧。獨步文化。2006。251頁。07/10/29-07/10/30。

以一家二手舊書店的祖孫兩人為主角,敘述在他們身邊流轉的人物故事:貪心、慾望、誤會、衝突、諒解、釋懷……。透過舊書店老闆岩老爹和他的孫子阿稔,六篇故事,至少六名的死者,以及即使是死亡了也仍舊衍生的種種人性。


「有名無實的六月」。六月新娘故佈疑陣,將謀殺親姊的罪行,巧妙推卸給貌似最有嫌疑的人。貪念當然抵不過天理,惡人終於還是得到報應。


「默默走了」。和父親不親近的男子,在父親獨居在澡堂猝死之後,為了收拾父親遺物,發現父親似乎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雖然他的推測並不正確,卻使得另一樁蓄意謀殺的兇手意外落網。


「不道歉的歲月」。傳言中的鬼屋終於改建,但在剷地之後居然挖到兩具白骨。堅持住在老屋幾十年的老太太,是這樁早已過了追訴期命案唯一知情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後還是沒有人知道,但從沒辦法說抱歉的老太太,本來是想要用自己的方法贖罪的。


「吹牛喇叭」。偷書的小男孩遍體鱗傷,到底是誰下的毒手,教育理念明顯和其他家長不同的媽媽是最大的嫌疑犯。舊書店的岩老爹從小男孩偷的童話故事書「吹牛喇叭」找到線索,小男孩不敢說的迫害對象,其實是外表看來對他愛護倍至的年輕導師。


「扭曲的鏡面」。寂寞上班族女子在電車上隨手拾起某人丟下來的文庫本小說,從書中掉下來的一張名片讓她有了從平凡生活中脫逃的想像。小說中不靠男人的女主角對心事重重的女讀者是種鼓勵,名片主人最終也被不想要被他利用的女人一同拉向生命的盡頭。


「寂寞獵人」。作家遇到寫作瓶頸然後突然失蹤,留下未完成的作品,寂寞獵人。作家女兒卻接到熱心讀者寫信來說明盡全力要完成這部佳作,只是這名讀者是照著書上的情節殺人,用著他的方式,體會人和人之間的溫存。


作者的謀殺小說,重點都不是在描述血淋淋的屍體、冷酷的兇手,反而是在疏離、冰涼的背景中,手心靠過去就會被煨暖的溫情。所以哪!這本小說中最令人動容的場景,不是破案時的大悟快感,而是那對唇槍舌戰,偶而動手動腳的祖孫們相處的情形。